东北地区农业源PM10排放清单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将东北地区农业PM10排放源划分为风蚀、施肥、收获、谷物处理、整地、秸秆燃烧和农业机械尾气7种源类,采用排放系数法,进行了排放清单编制研究。通过收集不同排放源2010年县级活动水平数据和1978-2010年省级活动水平数据,计算编制了东北地区农业源PM10排放清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1978年至2010年省级活动水平数据,明确了过去30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PM10排放源的变化趋势。从1978年至2010年,因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的PM10排放量从7.7万吨增加到28.8万吨;农田土壤风蚀产生的PM10排放量从0.3万吨增加到0.4万吨,其年排放量主要与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关;谷物处理PM10的排放量从1.6万吨增加到4.7万吨;化肥施用PM10的排放量从0.3万吨增加到1.9万吨;整地PM10的排放量从8.7万吨增加到17.3万吨;收获过程PM10的年排放量保持在3万吨左右,没有明显变化;1993至2010年,农机排放PM10的排放量从0.3万吨增加到1.3万吨。秸秆露天燃烧、农田土壤风蚀、谷物处理、化肥施用、农机排放和整地排放源的PM10排放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收获过程排放量无明显变化。(2)以东北县(市、区)级活动水平数据为基础建立了2010年东北地区较高分辨率的农业源PM10排放清单。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源PM10的排放总量为64.5万吨,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四盟市的PM10排放总量分别为32.69万吨、14.17万吨、9.65万吨和8.02万吨。在各类排放源中,秸秆露天焚烧是最大的农业PM10排放源,约占总排放量的54.5%;整地占总排放量的26.0%;化肥施用、农机排放、收获和谷物处理的贡献率较小,占PM10总排放量的比例分别为2.7%、2.0%、6.0%和8.2%;风蚀对PM10排放贡献最少,约占总排放量的0.6%。(3)通过分析2010年东北农业源PM10排放清单,探讨了PM10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东北地区秸秆露天燃烧PM10排放呈双峰型分布,主要峰值出现在每年的9、10月份,与收获季节吻合,5月份也有一个较小的峰值,有少量上年度未焚烧的秸秆进行田间露天焚烧。化肥施用PM10排放的峰值出现在每年的4到7月份。谷物处理和收获过程主要发生在8-10月份,其中9、10月份的收获季节排放量最大,农机排放和整地活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份和9、10月份。风蚀活动全年都有发生。农业源PM10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吉林省中西部(松嫩平原)以及辽宁省中南部(辽河平原)地区。(4)采用误差传递公式对所建立的2010年排放清单进行了定量化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机PM10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较大,为283.0%;风蚀PM10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较小,为85.6%;总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184.3%。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排放清单仍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各个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均在最大误差范围内(±5%~500%)。准确、系统的当地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尤其是本地化排放因子的匮乏是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其他文献
多核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数据安全的需求,使得设计一个基于多核平台的并行加密算法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将超椭圆曲线加密与多核多线程框架结合,设计基于多核多线程平台的超椭
本文介绍多元复合地基在西二环南段高速公路软基路段的应用情况,包括多元复合地基的设计、加固原理、施工质量控制及处理效果等内容,并对多元复合地基作出合理的评价。
目的:评价三种麻醉方法用于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老年患者60例,择期行全胃切除,ASAI-Ⅱ,随机分为:A(单纯硬膜外)、B(单纯全麻)、C(硬膜外复合全麻)三组,每组20例
以含氟二胺TFDB和含氟二酐6FDA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制备含氟聚酰亚胺(FPA),以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复合薄膜。利用FT-IR和SEM对复合膜的化
工程建设监理应重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序、薄弱环节、隐蔽工程、复杂且技术难度大的施工对象进行重点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