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精神——理论与实践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催生居民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初的从基本使用功能需求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景观设计也从建筑设计的附属项目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项专门的学科。各地的景观设计行业在不断探索体现场所特质和使用性质的景观设计之路,从形式风格上其方向主要分为2种:1.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模仿和发展,2.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景观设计风格的模仿甚至复制。但就近些年来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我们却很难找到在这2个方向上都得到很好发展的设计,我们所看到的设计要么沦为一种物料的堆砌,要么语言烦琐混乱,中不中,西不西,甚至为了迎合某一种形式而牺牲功能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1.对景观设计形式背后的文化背景研究不充分。2.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迥异造成的对最终效果的偏离。3. 庞大的建设量导致设计周期的缩短。 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最根本的矛盾在于景观设计形式背后的文化薄弱。也就是我们的设计背离了形式背后的文化基础,虽然设计完成了形式和功能两大要素的结合,但却失去了其灵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不是通过设计的某一个部分体现出来,甚至不会通过设计本身体现出来,他是一个由人文背景,场所性质,设计风格等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决定影响的。 本文将通过3个大章节的内容,对场所精神产生发展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研究。这3个章节分别从场所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讲到场所精神概念的出现,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场所精神产生的原理。第2章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现代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原理来解释场所精神产生的条件以及体现场所精神的一些方法,并引入后期管理手段的内容,讨论管理方式对场所精神的维持和发展变化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第3章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个项目实例来检验第2章中所总结出的原理。
其他文献
期刊
幼儿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协调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世界著名的教学法,对于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摩尼殿作为一座北宋皇佑年间遗构,它的始建很可能是为了迎接末法时代的来临;四百余年后斗转星移,经过明成化年间重新配置,“佛法”得以在这座末法之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