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创新体系具有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的特点,创新政策作为促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主要的推动力量,对创新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从微观政策构成入手,探寻政策作用机理,揭示创新政策在具体事件中的运行模式,充分认识政策作用和激发的规律,是从制度设计角度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本文对创新政策的研究包括创新政策构成和创新政策作用体系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对《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分析与研究》报告中提及的106篇创新政策文件进行了共词分析,梳理出创新政策的一般性结构。其次,通过对大连市建设大连软件园这一创新事件进行扎根理论的编码分析,得出创新政策的作用体系。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剖析我国创新政策的特征和局限,使我国的创新政策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本文选择美国这一创新领域的成功范本来进行对比,将《美国清洁能源法案》本身及其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视为单文本大数据类型的案例来进行研究,析出美国创新政策的作用体系和政策构成,通过对中美创新政策各方面进行对比,总结出可供参考借鉴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创新政策由政策目标、作用对象、作用手段三要素构成,中国的创新政策作用体系为“战略-政策-行为”的直线体系,美国的创新政策作用体系为“战略-立法-行政-评估”的闭环体系。与美国相比,我国创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在建立程序规范、加强后评估和及时动态调整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