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角锥波前探测器动态范围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对望远镜接收的动态畸变波前进行实时探测校正,恢复其自身的光学衍射极限成像分辨率。由于天文、军事等领域的发展趋势,要求望远镜有能力对暗弱目标进行高清晰度成像。传统的哈特曼波前探测器将入射光分为数十甚至数百个子光束的探测原理导致其信噪比低,无论望远镜口径多大,哈特曼探测器的极限探测星等最高为5.5星等,无法探测暗弱目标。近年开始尝试应用的角锥波前探测器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要强于哈特曼波前探测器。角锥探测器是将入射光束会聚在角锥棱镜顶点,使光束分为4个子光束形成4个探测器入瞳孔径的像,波前畸变使角锥锥尖光斑亮度分布发生变化或整体偏移,从而使4个光瞳像能量分布不均,光瞳像内部亮度分布也不均,根据4个光瞳像对应像素上的亮度归一化差异可以计算得到与波前局部斜率正相关的响应信号,进而解算畸变波前。然而角锥探测器动态范围较小,当波前畸变较大,尤其是倾斜量较大时,光斑在角锥锥尖上的偏移量过大,造成只出现一个光瞳像而其他三个光瞳像亮度过低,或光瞳像局部亮度过低,导致无法解算波前。由于角锥波前探测器的动态范围小,目前只能应用于闭环控制系统,尚未有报道使用角锥波前探测器的工程化开环自适应光学系统。而开环控制模式是自适应光学的发展趋势,其中的波前探测器直接接收望远镜的入射波前,要求波前探测器动态范围要大、探测精度更高。针对角锥探测器动态范围小的问题,考虑将光斑在角锥锥尖上的偏移量不同转变为光斑在四锥面上曝光时间不同来定量减小四个光瞳像的亮度差异,扩展动态范围。设计了快反镜调制棱镜锥尖上的光斑沿圆轨迹运动使4个光瞳像依次出现;由于入射波前倾斜导致圆轨迹中心偏离棱镜锥尖,光斑在各锥面上的运动时间不同,各光瞳像的曝光时间也不同,从而调制其亮度,使原本亮度过低的光瞳像亮度提高至可被探测,且光瞳像亮度差异与畸变引起的圆轨迹中心偏移成正比,原来的波前重构方法仍然适用。上述调制型角锥探测器的动态范围理论上可从原来的1λ扩大至12λ(λ=780nm),满足实际大气湍流的探测需求。但调制型角锥探测器中又产生了如下问题:光斑经过角锥棱边时,由于光瞳像光场叠加引入四条亮带,造成重构波前的高阶误差;亮带亮度值是背底噪声的10倍,因此无法用阈值法直接扣除。另外,光瞳像因调制发生的位置偏移不能超过3像素,否则光瞳像边缘发生弥散,无法精确定位,而任一光瞳像定位不准确都会导致对应像素的错位误差。同时,由于棱镜引入的轴向色差以及光瞳孔径边缘衍射形成的光晕,也会使光瞳像边缘形成几个到十几个像素的弥散,产生光瞳像定位误差;另外,大像差输入使原响应矩阵计算过程中的小像差近似条件不再适用,同时调制过程导致光瞳像亮度差异与波前畸变对应关系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计算调制型角锥探测器的响应矩阵。根据zemax软件仿真设计结果,以光瞳像在对角方向内外边缘亮度值差异为判据,对角锥探测器进行了精密装调,获得了边缘最锐利、内外边缘点共线的光瞳像,光瞳像对角方向内外边缘亮度值差异为7.84%,调制过程引起的光瞳像振动幅度小于1像素。针对光场叠加引入的亮带,分析了光瞳间距不同时亮带对光瞳像内部亮度分布的影响,设计并调节光瞳像以3.8倍半径的中心距等距分布,此时可以忽略光瞳像间亮带对探测信号的影响。使用双角锥棱镜替代单角锥棱镜,消除了单棱镜色散效应以及色散导致的光瞳像边缘模糊,同时降低了棱镜加工难度。分析了光瞳像边缘亮度分布特征,发现对光瞳像边缘亮度极大值点定位并不能对光瞳像边缘精确定位。提出对光瞳像边缘亮度梯度极大值进行定位,定位精度达到像素级别;然后利用相关算法二次标定光瞳像中心坐标,令高像素密度的液晶校正器产生包含10个精细同心圆的靶图,此时光瞳像内部亮度分布也为同心圆,计算光瞳像中心坐标在粗定位坐标附近振荡时,对应的光瞳像同心靶图的互相关度,对光瞳像中心二次定位,精度提高至亚像素级别。搭建实验室静态像差探测校正平台,在系统光瞳与光瞳像严格共轭的前提下,光瞳像精确提取使开环探测误差相较光瞳像粗定位系统减小60%,闭环校正收敛速度加快,闭环校正残差减小15%。分析发现调制型角锥探测器响应矩阵相当于在无调制探测信号上叠加了由倾斜调制引入的调制多项式,其物理意义相当于调制导致的畸变响应信号幅度衰减。大像差输入情况下,响应矩阵中包含的三角函数项会发生高频振荡,导致无法精确计算;通过坐标归一化,使衰减项中三角函数自变量阈值变小,抑制了衰减项振荡。对响应信号本身包含的三角函数项,由于其自变量显含Zernike多项式,使用小系数Zernike基底抑制其在大像差输入情况下的振荡,并在重构过程中施加增益以保证响应矩阵幅值。计算了输入像差为10λ时,调制型角锥探测器对35项Zernike模式的响应矩阵。使用角锥探测器和Zygo干涉仪搭建了探测器精度验证光路,在精密装调和光瞳像精确定位的基础上,对不同幅度的包含35项Zernike模式的随机静态像差进行探测。探测结果显示,使用开环响应矩阵与传统响应矩阵相比,探测器探测误差RMS值减小50%,对不同幅度像差的探测误差RMS值均小于λ/20,基本满足开环系统探测需求。本论文获得的结论证明,通过扩展角锥波前探测器动态范围的研究,实现了探测动态范围满足实际大气湍流探测需求的角锥波前探测器。同时,该探测器具备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对大像差输入的高精度探测能力,探测误差RMS值小于λ/20。该研究将角锥波前探测器的应用范围从闭环系统扩展至开环系统,对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极限探测星等,实现对暗弱目标的高精度成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其他文献
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对大气波前畸变进行实时测量和实时校正,使天文望远镜克服诸如大气湍流等动态扰动产生的波前像差对天文观测的影响,获得接近系统衍射极限的分辨率。变形镜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对阅读教学提出"要重视朗读"的明
在地基大口径望远镜对天体目标进行高分辨力成像观测的过程中,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对大气湍流进行校正、改善成像质量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的自适应光学系统
虽然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大口径望远镜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传统的变形镜波前校正器驱动单元数少的限制,目前大都工作在红外波段。然而在可见光波段,望远镜具有更高的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需要将空间光高效耦合到单模光纤中,但聚焦光斑与单模光纤间的初始对准误差和随机横向偏移会导致极大的耦合损耗。对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的理论模型进行
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是大口径望远镜对空间目标进行观测时必不可少的装备,可以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波前畸变进行实时补偿,恢复望远镜自身的成像分辨率。传统的变形镜由于制造工艺
<正>早在二十世纪初,传统戏曲如秦腔、川剧、粤剧等就已开始搬演莎士比亚戏剧。随着人们对莎剧认识的愈益深入,1986年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一下子推出五台戏曲莎剧(越剧《
测强曲线的建立对于地区混凝土强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黄石市混凝土企业众多,建立地区专用强度曲线对保证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国家相关规程,以黄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的对非政策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之后,终于在1960年完成了“从殖民化到合作”的历史性的转变。至此,法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合作”时期
<正>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越来越关注历史文化在现实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历史文化的长廊中,村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城、古村已是人们休闲旅游中观光的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