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金颗粒剂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接受同一术者行PCNL取石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留置导尿管1-3天,并复查KUB、泌尿系B超,7天左右拔除肾造瘘管,术后4周拔除双J管。术后复查见残留结石的患者按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退出标准选取符合的受试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以及对照组(B组),最终完成研究的有A组22例,B组21例。A组患者在术后复查见残留结石后开始配合三金颗粒剂口服,药物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20g,鸡内金20g,王不留行20g,石韦10g,怀牛膝10g,瞿麦10g,蔚蓄10g,车前子10g,益母草10g,甘草5g。1剂/d,使用等剂量的中药配方颗粒温开水调匀,分两次服用,连续8周,同时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2000m1以上,拔除双J管后,则同时每日配合跳跃运动。B组患者在术后复查见残留结石后仅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2000ml以上,拔除双J管后,则同时每日配合跳跃运动。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及8周后分别复查KUB、B超,并记录残留结石大小、位置、数量、排出时间,以及临床不良表现,分别评价其疗效。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来评估组间差异。结果:①治疗4周后,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5%及31.82%,B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6%及14.29%,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8周后,A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6.36%及63.64%,B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6%及19.05%,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③A组经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的疗效优于治疗4周;④B组经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4周内排出结石的A、B两组分别为7例及3例,4-8周排出结石的A、B两组分别为7例及1例,8周内仍未排出结石的A、B两组分别为8例及17例,两组排石时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⑥两组均无出现腹泻、心悸、皮疹、低血压、眩晕等不良症状。结论:三金颗粒剂在PCNL术后4周内对残石的疗效无明显优势,但在术后4-8周内(拔除双J管后)促进残石排出的优势明显。总的来说,三金颗粒剂在一定时间内更有效、更快捷地促进PCNL术后残石的排出,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