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两年来推出“保险+期货”试点,即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属于一种价格保险,它将期货市场带入到保险市场中,其不仅具备传统的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本质特点;而且为保险公司转移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所以,“保险+期货”刚一面世,就受到了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以及期货交易所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它与传统的农业保险目标定价有所不同,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方式,很有发展潜力。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是农户在生产时所无法避免的,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伴随的就是市场风险对农业的作用不断加大,然而当时我国的农业保险产品主要针对保障产量,局限于保障自然风险。所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势在必行,而这一理念是于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的。但是,目标价格的确定缺乏科学性,而且农业风险的系统性使得很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因此目标价格保险制度的发展陷入瓶颈。“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让更多地农户参与到其中来转移风险,在2016、2017、2018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中均被提到,这为转移农业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本文通过对“保险+期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以此来使其更好地运行。该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论述,具体如下:首先,提出“保险+期货”的定义及特点,并总结其对农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以及政府等参与主体的作用,还总结了期货和期权的相关概念及期货市场功能,为定性及定量分析做铺垫;其次,通过对“保险+期货”试点的政策支持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新湖瑞丰玉米“保险+期货”试点案例进行介绍,通过介绍其运作流程、产品设计细节以及期权及保险的清算赔付,加深对其运作的理解;再者,根据“保险+期货”试点的发展现状总结出其所面临的问题,再对缺乏明确的定价模型与期货市场发展不完善这两项原因进行定性分析,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较弱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据前文的原因分析,从政府层面、保险公司层面、期货市场层面以及社会公众、农户层面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