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城市正处于城市交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去的城市公交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和居民不同层次的出行需要;同时节能降耗、环境和谐呼唤清洁汽车;电动巴士这种城市特殊公交的运营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承担宣传“环保、节能、健康”消费理念,转变汽车消费观念,改善交通网络结构,同时也担负着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的使命。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并从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网络、城市交通结构优化、电动汽车发展的研究状况等国内外研究状况中找到本论文的切入点,即电动巴士这一城市特殊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运营优化。
第二章分析了城市交通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探讨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特征、中外电动汽车发展的比较后,利用交通运输地理理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分析城市交通运输的网络化特征;利用系统与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研究方法研究电动巴士在城市交通中的运营,利用系统线性优化理论、系统非线性优化理论探讨电动巴士的站距优化、调度优化和路线优化等。
第三章分析了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基本骨架的城市交通网络,城市交通网络中电动巴士的布局目标是建立网络完善、结构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通的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多样性、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电动巴士的布局优化与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密切相关,与区域规模、居民平均运距大小等有关,必须以方便居民出行为原则,同时还要考虑线网的布局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影响及相关企业的效益,本章通过归并目标函数及其相应的约束条件,得出满足优化目标的模型。
第四章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多层次立体网络,利用电动巴士补充和发展城市支线公交,设置不同的电动巴士站点。电动巴士站点设置受到城市发展和站点环境的影响。本章利用电动巴士路线客流量OD矩阵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如何确定电动巴士平均站距优化模型的各参数,建构了平均站距优化模型,结合武汉市常青花园电动巴士路线上的驻站客流调查数据,进行了站距优化模型的算例分析和求解。
第五章认为城市交通系统结构包括四个部分,电动巴士属于其中的支撑因子。在保证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电动巴士调度系统要纳入城市交通调度系统,遵循规范性、先进性、通用性、可扩展性、安全可靠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等原则,进行区域电动巴士调度优化。采用同时监控多条路线的调度平台技术,控制多条路线。本章结合武汉市常青花园电动巴士路线上的驻站客流调查数据,选取了上行方向站点数,每辆标准载客人数,电动巴士平均速度,设计了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侯调度优化方案,并利用设计的LINGO给与了求解过程。
第六章分析了电动巴士运营的电池技术、充电机技术、谐波治理技术等技术支持体系,研究了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的配套政策以及运营公司的服务支持等制度保障,探讨了电动巴士的研发投入与税收优惠的经济激励措施。
第七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电动巴士的运行现状、发展优势及运营模式,利用电动巴士运营的贡献度和交通事故分析评价了武汉市交通中电动巴士运营的综合效果;在预测电动巴士运行的交通量、分担率、利用者效益的基础上建构了武汉市电动巴士运营效果的预测方法,并给出了预测结果。
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