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水管理在长期的水事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逐步积累了节水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但至目前为止,节水管理仍然融汇于其他已经建立的学科中,如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等,没有形成节水技术经济学或节水管理学专业学科。从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水资源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和我国的热点,极大地促进了节水管理的发展。由于节水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支撑本研究的基础理论还在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大多数相关研究集中在节水技术及节水工程,而将节水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从节水管理的角度探讨水权、水价、转让补偿和公众参与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认为,节水问题是水资源管理和水利经济管理的核心问题,不从节水出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经济与生态用水的矛盾,因为开源是有限度的。基于以上立足点,本研究以新疆农业节水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并通过逻辑分析确定其关键管理要素为水权、水价、转让补偿和公众参与,进而分析了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从中发现节水管理的路径与措施。本研究在分析文献、咨询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子系统进行了完整构建。通过构建农业集体水权及其分配方法,旨在建立农业集体水权制度,为资源水价纳入水价体系和节水转让必须补偿奠定基础;通过构建水价体系,以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分别从水价的构成、水价的测算方法、水价的制定、水价制度、水价实施等方面展开,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水价构成中资源水价、工程水价、补偿水价、环境水价核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通过构建节水补偿体系,旨在保证工农业节水转化的公平性,以补偿提高水权的配置效率、以补偿标准促进节水,并建立了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用水效益,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用水效益的作用;通过构建公众参与节水管理体系,以节水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节水组织作为农户参与节水管理的范式,并对现行节水组织参与节水管理进行了案例分析。基于以上的构建,本研究得出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研究的基本结论,并提出了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体系实施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为:(1)农业节水管理以政府为主导;(2)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是以工业和农业用水效率共同提高为基础,同时还必须满足工农业经济共同增长的约束条件。(3)农业水资源产权排他成本并不因为私有而降低,水资源产权实行个体私有化为指向的改革弊大于利;(4)节水转让补偿的节水效果不亚于政府强行实施定额管理的节水效果;(5)公众参与节水管理是农业节水管理的发展方向;(6)农业节水管理一体化是由对水的管理向对人的行为管理转化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