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易空间中相对论性粒子运动速度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的非对易性是当前理论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非对易性会破坏洛伦兹不变性,因为在非对易空间中,电磁波沿着不同方向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特定的方向的传播速度会大于真空中的光速。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已有的研究仅仅涉及到静止质量为零的粒子—光子,对于非对易空间中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是否会破坏洛伦兹对称性尚未涉及,本论文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  判断洛伦兹不变性是否被破坏,可以通过考查粒子的运动速度是否超过真空中的光速。在本论文中,我们以相对论性Dirac方程和Duffin-Kemmer-Petiau(DKP)方程为出发点,分别研究具有静止质量自旋为1/2,0和1的带电粒子与磁场耦合时波包在普通空间和非对易空间中的运动速度问题。我们首先分别在普通空间和非对易空间中精确求解了由Dirac方程和DKP方程描述的自旋为1/2和0,1的带电粒子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粒子波包在空间中的运动速度。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普通空间中的粒子,相对论性粒子的波包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该结论的正确性与粒子的自旋和磁场的强度无关。但是在非对易空间中,当磁场足够强时,粒子的波包在非对易空间中运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这意味着,对于具有静止质量的相对论性粒子,空间的非对易性也会破坏洛伦兹不变性。  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对空间非对易性破坏洛伦兹不变性的研究,也为类似的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介绍在中微子质量起源机制——跷跷板模型下的无中微子的双β衰变,并研究它对于模型参数的限制。  太阳中微子、大气中微子、反应堆中微子以及加速器中微子实验,为
摘要本文利用改进的Ginder-Epstein模型,研究掺杂态的苯胺绿聚合物极化子。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几何结构,发现体系的电子能带的能隙中出现孤立的极化子能级,键序波幅和芳环扭角产生的晶格畸变涉及19个格点,产生晶格畸变,形成带正电有自旋的空穴极化子。计算得到苯胺绿极化子的理论吸谱,与实验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在理论上支持苯胺绿聚合物导电是以极化子作为载流子。通过数值模拟沿垂直于链方向
电子回旋脉塞(ECM)是一种基于电子回旋谐振受激辐射,从而实现电磁波放大的高功率微波放大原理。ECM设备在毫米和亚毫米波的电磁频谱领域已有很多应用,如:聚变等离子体加热、先
近年来,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我国的生态坏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水体中的农药残留,可通过人体富集,不仅产生慢性毒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而且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殖及免疫机能失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我国对水体中农残的超标非常重视,对农残的快速检测迫在眉睫。自从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被发现以来,由于被分
本文通过采用平面波展开、求解能量本征方程、幺正变换和变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限深势阱里球型量子点中极化子的性质和磁场对极化子基态的影响,以及温度对极化子基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