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随访,探讨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等,从而发现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在199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病例,分析其具体的临床病理资料,设计随访表格(见附录),随访内容包括:(1)术前主要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肿瘤血清学检查;(2)术中探查所见,肿瘤大小、盆腹腔情况以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结果;(3)术中选择的手术方式及路径,是否出现肿瘤破裂的情况;(4)术后最终病理结果及病理分期;(5)术后后续治疗,包括二次手术、术后化疗;(6)有生育要求、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生育情况;(7)术后的随访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90例BOT病人中有3名失访,随访率为96.67%,随访时间6月-14.5年,平均随访时间4.62年±3.58年。3例死亡,1例为术后第三年死于其他原因,2例为Ⅲ期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年和第8年死亡。本组病人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14%和85.71%。随访期间复发12人,复发时间10月-7.92年,平均复发时间3.44年。患者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2.32岁,55.56%(50/90)年龄小于40岁,33.33%(30/90)有生育要求。53.33%(48/90)无明显临床表现。91.99%(82/90)为Ⅰ期,其中63.33%(57/90)Ⅰa期,Ⅱ期3例(占3.33%,3/90),Ⅱ期5例(占5.56%),2名Ⅲ期病人分别在术后第4年和第8年死亡。临床分期越高年龄越小(P<0.05),分期相对较晚的(>Ⅰa期)病人与分期早的(Ⅰa期)相比复发率升高(分别为21.21%和8.88%),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别(P=0.094)。对于分期较晚的(>Ⅰa期)病人五年和十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66.67%,均低于总生存率,且出现死亡的两例病例均为Ⅲ期病人,提示高的临床分期常预示较差的临床预后。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S-BOT)和交界性粘液性卵巢肿瘤(mucin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M-BOT)共占83.33%(75/90),其中S-BOT有43.33%(39/90), M-BOT有40%(36/90)。S-BOT发病年龄较小,与其他类型相比分期更晚(P=0.016),更常见于双侧(P<0.05),较易出现腹膜种植(P>0.05),但是在复发预后方面与其他病理类型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有50例(占55.56%,50/90)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平均年龄31岁,其中86%(43/50)年龄<40岁,92%(46/50)为Ⅰ期,74%(37/50)为Ⅰa期。是否选择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明显受年龄影响(P<0.05),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期在手术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复发率方面,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复发率显著增加(分别为20%和5%)(P=0.038),其中行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的复发率相比患侧附件切除术也增加(分别为25.93%和13.04%),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行淋巴结清扫者占总BOT患者的15.56%(14/90),占>Ⅰa期的患者的30.30%(10/33),对于分期相对较晚(>Ⅰa期)的病人,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分别为0和30.43%),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9)。选择腹腔镜还是开腹对于BOT患者的复发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变(P>0.05)。85.56%(77/90)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准确率为90.91%。本组术后有13人行化疗,方案主要是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疗程1-8个不等。术后辅助化疗更常见于高FIGO分期及S-BOT病人(P<0.05)。在相对分期较晚的(>Ⅰa期)病人中有12人行术后辅助化疗,其中3人复发,是否行化疗对于预后复发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687)。结论: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病年龄较小,50.56%患者年龄<40岁,发现时FIGO分期早,91.99%为Ⅰ期,预后好,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14%和85.71%。S-BOT发病年龄相对小、易累及双侧、分期更晚、易出现腹膜种植,但是在预后方面没有显著性影响。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复发率相对升高,但对于临床分期较早、有生育要求的妇女,保守手术是可行的。对分期较晚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能够降低复发率。术中冰冻切片虽然准确率为90.91%,但是对于确定手术范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术后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较晚期(>Ⅰa期)BOT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