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及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87675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含量和技术要求较高、耗费消化较少的资源、发展和成长后发力大、综合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带动和引领国家和地区未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成长新模式在不停地壮大,而科技创新活动中最为核心的创新就是技术性创新,因此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成为全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与学术研究的热门。近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成长迅速,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方面的研究依然不足,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仍没有清晰,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式,未能发掘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演化机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及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将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拟定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将为高技术产业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较为明确的路径选择。本文首先从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等要素对技术创新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阐明了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从动态能力的内涵、特征与要素对动态能力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探究了产业技术创新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将动态能力定义延伸到产业层面。其次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的经典物理力学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以能力广度(资源、整合能力、更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能力深度(吸收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力的生命周期(能力建立、能力成长和能力成熟)三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结合三维动态模型内涵与设计假设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再次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构建,明确系统动力学模型内涵,确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系统边界和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本假设,通过设计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系统因果关系反馈图和因果关系流程图,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整理分析2000年-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进行定量的仿真模拟分析。最后对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性创新的动态能力的对策进行研究,从能力广度视角提出提升整合能力、提升更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从能力深度视角提出提升吸收能力、提升组织学习能力、提升研究开发能力、提升生产制造能力和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十五”期间,为体现新《纲要》健康教育生活化的新理念,我园在传承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凸显园本化课程的建设,试图通过研究、实践,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有
分析单一地由走行公里或运用时间来确定机车检修周期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机车当量公里的概念,并建立机车当量公里的数学模型,将机车运行过程中的公里量、负荷量和时间量有机地
高压聚乙烯(LDPE)釜式反应器是釜式法工艺的关键设备。其具有高高径比、复杂的多层搅拌结构。反应器中形成的复杂非理想流动与反应过程密切相关,不仅决定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速
目的对薯蓣皂苷元进行结构改造,从其衍生物中寻找具有抗血栓形成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选择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
文章采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分别以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种方式,研究了加入3种典型的酚型抗氧剂T501、L135和L115后,复合锂基润滑脂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以及不同的抗氧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法、因素分析等方法,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对《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及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论
随着高速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油气润滑技术应用于高速机床/磨床电主轴轴承已成为目前发展的普遍趋势。概述近年来油气润滑系统应用于高速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总结油气
目前,微博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政务微博中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扩散表明,政务微博这个平台亟需改进,政务微博应该发挥好网络问政这个平台的作用,针对具体的事情发
在对影响农民参与农业保险意愿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市503户农户的调查资料,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