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网地区水城特色塑造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ith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江南地区水乡城市因水而生,依水而盛,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磨合中,形成了水城独特的文化品格、空间形态和生活方式,是我国城市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类。但在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不少江南水乡城市面临着水城特色消失的危机。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江南水网地区水城特色,从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层面对水城特色塑造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以苏州为案例进行了实践分析。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今天,为传承并塑造江南水乡城市新的水城特色提供参考。  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江南水网地区水城特色的基础研究,从解读城市特色入手,根据江南水网地区的特殊情况,概括了水城特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作为理论基础;第三章对江南水乡城市的发展变迁概括论述,主要分析了传统江南地区水城特色鲜明的主要特征和当今江南地区水城特色衰退的现状,总结出水城特色衰退的原因,得到了相应的启示;第四章提出了江南水网地区城市水城特色塑造的目标与理念,阐述了水城特色塑造的原则,并从自然环境层面、人工环境层面、社会人文层面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提出水城特色塑造对策;第五章以苏州作为实例研究,了解苏州水城的概况,通过对古城区——以环古城河地区水城特色和对工业园区——以环金鸡湖地区水城特色的塑造研究,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针对老城及新城的不同处理方法。结语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地理特征明显,垂直高度的落差具备多种气候特征。千百年来的高原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出了适应高原独特气候的家园,并且长久的稳定下来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地球表面的土地由于承载各种城市功能而具有了特定的性质,因此,各类不同性质的用地构成了城市特有的空间特征。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
今天的中国农村正处于社会巨大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土地承包制的实行使小农家庭兼业式的生产方式回归,引发传统观念及相关公共生活的复兴。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自由市
步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难关的逐一突破等无一不在展示着人类的进步,但是,面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的环境问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这种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住区配套商业设施的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并通过此方法探究城市住区配套商业设施的使用状况与其空间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章首
我国医院建设在过去30年来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医院建设标准也越来越高。医院改扩建的项目数量也十分巨大,而且相当数量的医院经历了多次改扩建。过去医院的整体布局、内部功
历史街区以其特有的场所感呈现出一座城市的底蕴和内涵,其品质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活力。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的较快速度和进程却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处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也随之快速增加,近100年时间人类的能源消耗量比之前的总和还要多,能源的短缺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能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无障碍设计的普及和进一步发展,通用设计逐步在我国很多设计领域逐步推广。通用设计并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是无障碍设计发展一定程度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辽宁省庄河市的青堆子古镇,青堆子具有600多年的社会变革历史,目前总体形态保存比较完整,但部分传统院落和建筑在自发性修建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