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发出了挑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也因此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同时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也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兴起。董事会作为一家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的治理构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而商业银行又是有别于一般企业的高负债、监管严、资产交易不透明的金融中介机构,研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特征时应该也有其特殊之处。我国银行业已有20多年引进外资的历史,在这期间不少的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引进外资会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019年10月15日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放宽金融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又一次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表明我国在开放金融市场这条路上是要坚定走到底的,所以本文不仅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将引进外资这一因素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外资董事占比对于董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调节作用。本文首先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出发,选取9个评价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一个综合得分代表风险管理水平。接下来根据董事会治理的特点,从结构特征、素质特征、激励特征、行为特征四个方面出发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治理特征进行解构选取了6个指标,有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女性董事的比例、举行董事会会议的频率、董事成员受教育程度以及董事薪资水平,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然后,把一些与商业银行治理有关但是与董事会治理无关的财务指标,设为控制变量,来剔除掉它们对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最后,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上文整理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结果分析总结出董事会特征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接下来研究外资董事占比对董事会特征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关系的调节作用,重复因子分析,得出有外资董事入驻的九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情况,再应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这些特征与外资董事占比的乘积与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回归系数。本文的结论是:2012-2016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呈下降趋势,2016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最低,2016-2018年呈上升趋势;董事会结构特征中,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风险管理水平就越高;适当提高董事成员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董事会行为特征中,董事会召开次数的增加,能够显著改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规模越大,可能会面临创新成本高转型困难等问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反而越低。而随着外资董事比例的增加,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董事成员受教育水平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均会显著增强,然而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经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则会显著削弱,女性董事占比、董事薪资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受到显著的增强或者削弱的影响。本文从适度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教育水平,以及采取合理科学的方式引进外资、增加召开董事会的次数,多元化董事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