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并且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强调人民有信仰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核心意义。而以道德为基点、以信仰为统摄的道德信仰作为信仰的重要形式,是个体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和社会在道德水准上的整体提升。同时,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祖国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其道德信仰问题是关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13年起,走进高等院校的越来越多的是“95后”大学生,他们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对象。调查表明,“95后”大学生道德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然而,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95后”大学生在个体微观诉求与社会宏观价值的碰撞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信仰淡化问题。因此,站在道德信仰的高度统整过去的道德教育,对“95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淡化问题以及教育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重塑“95后”大学生的道德信仰,这不仅是道德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是以道德为逻辑起点,以“95后”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95后”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的。首先,从研究意义出发,对大学生道德信仰以及“95后”大学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并提出此次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其次,从整体上阐释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相关理论,明晰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内涵、特征以及价值所在。再次,以“95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和分析其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以“95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为逻辑思路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重点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95后”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当中,从教育保障——社会、教育阵地——高校、教育起点——家庭、教育关键——自我以及各教育途径协同发展的维度展开对教育具体可行性对策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