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是全国第二大粳稻主产区,粳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粳稻的30%。提高粳稻生产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构建了多视角的作物生产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2004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以来至2019年的时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江苏与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3省以及长三角地区浙江、安徽等
【基金项目】
: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战略咨询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JS2019ZD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江苏是全国第二大粳稻主产区,粳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粳稻的30%。提高粳稻生产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构建了多视角的作物生产竞争力指标体系;选取2004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以来至2019年的时段,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江苏与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等3省以及长三角地区浙江、安徽等2省粳稻生产竞争力水平差异;基于改良波特“钻石模型”,探究了影响江苏与东北3省粳稻生产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了推动江苏粳稻生产竞争力提高的对策建议。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4年至2019年,江苏省粳稻播种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1647.76×103hm2 增长到 2019 年的 1854.58×103hm2,增加了 12.55%;粳稻总产由 2004年的1250.47×104t增长到2019年的1677.58×104t,增加了 34.16%;粳稻总产占全国比重从2004年的26.23%降至2019年的21.62%,下降了 4.61个百分点。2007年,黑龙江省粳稻总产超过江苏成为全国粳稻生产第一大省,东北3省粳稻总产超过长三角地区3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粳稻产区。(2)与其它5省相比,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江苏粳稻生产的土地生产率(单产)、物质投入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分别在6个省中居第1位、第5位、第3位。江苏粳稻生产的土地生产率优势显著主要是由于有效积温较高、粳稻生育周期长、农化投入水平较高、技术创新与推广较快等。江苏粳稻生产的物质投入生产率优势不显著主因在于高农化投入增加了物质与服务费用。受水稻经营规模等影响,江苏粳稻小规模机械化作业较为普遍,用工数量相对较高,导致劳动生产率优势不明显。(3)与其它5省相比,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江苏单位面积成本和单位产量成本分别在6个省中居第4位和第6位,具有一定成本优势。成本优势的形成主要由于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投入较低,但物质与服务费用投入较高,削弱了粳稻生产的成本优势;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江苏粳稻产值在6个省中居第2位,单产高是产值高的主要原因。江苏省粳稻生产年度之间产值的变化取决于价格的变化;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江苏粳稻利润在6个省中居首位,年度间利润的变化主要受产值影响。(4)近年来,江苏培育出南粳46和南粳9108等优质粳稻品种,在优质粳稻品种培育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优质食味稻的比重不断增加,粳米品质有了较大提升。与东北地区相比,由于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江苏粳米品质总体上与东北大米有一定差距。东北3省政府特别重视粳稻产业发展,稻米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品牌影响力强于江苏。江苏粳稻生产是满足长三角地区口粮消费的基本需求,加之东北地区粳米品质品牌优势突出,使得江苏粳稻价格偏低。与其它5省相比,按照由高到低排序,江苏粳稻价格在6个省中居第5位。(5)与其它5省相比,江苏粳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农药、化肥投入较高,按照由高到低排序,均分别在6个省中居第2位和第1位。由于粳稻生产农药施用强度较高,造成消费者对江苏粳米质量安全水平的认同度不高,导致江苏粳米在中高端大米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明显,不能有效地带动粳稻价格的提高。(6)与其它5省相比,江苏粳稻生产具有显著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但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粳稻作为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显著高于东北3省,规模比较优势显著。尽管江苏粳稻单产水平较高,但江苏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单产水平高,导致效率比较优势难以形成。由于规模比较优势的带动效应,综合比较优势仍十分明显。(7)为进一步提升江苏粳稻的竞争力,江苏粳稻生产应在巩固单产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提升稻米品质,聚力攻克“双减”瓶颈,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做响品牌,走“三品一标一绿”(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良地”、培育“良种”、创新“良法”、强化“良经”、唱响“良牌”、优化“良策”。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政府监管层的鼓励推动,众多已经在中国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出于财务和战略动机纷纷选择回归A股完成交叉上市。其中,在中国境内和香港两地进行交叉上市成为了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交叉上市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中国境内首个完成A+H交叉上市的西部地区银行——重庆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以市场分割假说、融资约束假说投、资者认知假说以及流动性假说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对重庆农商行A+H交叉上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形式,既关注人文素养,也重视语文要素,致力于全面提升语文教育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新的组元方式尤其强调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随着新教材的全面投入使用,如何避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过度聚焦于单篇课文的深度学习,成为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Q市S小学中年级为例,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当前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通过调查,
“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转型。教师是解决教育领域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初中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只有通过农村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最终完成“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
李忠勇教授是改革开放后获得国家最高作曲奖项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体裁涉及丰富,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如交响组曲、交响曲、器乐曲、声乐独唱、合唱等中小型作品数十件,以及舞剧、话剧、电影、电视剧配乐等作品总近两百件。其中,1981年创作的交响音画《云岭写生》,在当时获得了极大的反响。本次研究课题主要对交响音画《云岭写生》的作曲技法、乐曲风格以及整部作品中摄取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小学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又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根基。部编版教材要求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识字,教材的普及和“先汉字再拼音”的设计也要求我们对之前的写字教学重新进行审思。写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关系到中、高段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甚至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起到地基式的作用,打好小学低段书写汉字的基础,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汉字形体的三大结构是笔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更加不可预测。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因为在市场竞争中,人才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要素。电力企业作为中央企业,随着国家对于央企新的战略部署,它不仅要面临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环境,同时企业还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用电和民生用电都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所以基于上述情况,电力企业把人才培
教学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管理、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其教学质量问题亟需解决。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把教师当作课堂的中心,围绕教材进行讲授,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被忽视,出现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形成思维惰性,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等现象。项目教学法由于其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
电商消费扶贫经历初期探索、广泛实践阶段,在利好政策的带动下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但好业绩并不能代表有好品质,扶贫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不突出,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电商消费扶贫的进一步发展。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的胜利完成,电商消费扶贫工作也将进一步深化,提升扶贫产品竞争力,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防止返贫的使命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但贫困地区由于底子薄弱,提质增效的过程很容易造成拔
“信息化”这一概念发源于东方的语言思维,现在国际上统一公认的直译是Information一词。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技术的教学模式或数字化/信息化学习模式。钟志贤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分为十类。本研究选择其中一类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做应用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的学习形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
学习是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不足。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一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乡村教师为对象进行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对改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学习,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增强作为本地重要人力资本的乡村教师对教育脱贫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马尔科姆·诺尔斯的成人学习理论为视角,将学习动机、学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