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鼓动性-情态的功能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shangliu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态意义的最初研究是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当时研究的重点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的逻辑哲学关系。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传统语法,语义学,语用学等。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中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情态理论更加系统化,更具有实际效用。但是,系统功能语法家们对情态意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小句层面上,情态在语篇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语篇,科技语篇,政治语篇,口语对话中,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这一既具备书面语特征又具备口语特征的特殊文体的关注并不多。   奥巴马作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出色的演讲才能也是他身上的一大亮点。因而奥巴马的演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就以他的就职演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语法的视角来分析其中的情态类型,情态量值和情态取向,探讨他如何利用这些情态资源使他的就职演说更具有鼓动性和说服力。   本文的研究步骤如下:(1)识别找出奥巴马就职演说各部分中的情态表达,并分析其情态意义;(2)进行情态分析,包括情态类型,情态量值,情态取向,并分析他们在演讲各部分的分布情况;(3)进一步讨论奥巴马使用不同情态资源的原因。研究发现奥巴马在演讲中更多地使用情态类型(modalization),高量值情态词和非明确主观情态;在演讲各部分这些情态资源的分布又有所不同;权势和等同因素,政治倾向,责任感,以及调动情绪等因素促使奥巴马进行不同情态选择,从而使其演讲更具鼓动性。因而合理地使用情态资源可以达到演讲的预期效果。本研究有利于英语学习者理解掌握情态现象,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演讲才能。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广告作为人们获取商品及其服务的一种有效手段及信息传播的媒体之一,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
被誉为“文化解剖者”的唐·德里罗,是一位多产的后现代派小说家。近年来他的著作得到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德里罗所有的作品中,发表于1985年的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教师对学习者语言错误纠错反馈的研究,一直呈增长趋势。近年来,尤其在第二语言教学和认知科学中,语言纠错反馈已成为了一个热点论题。然而,由于实证
近年来,公私合作模式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政府鼓励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于此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国和英国公私合作模式中的政
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杭十四中的前身——杭州弘道女中曾是一所享誉中外的教会女校。1912年,弘道女中由美国南长老会杭州贞才女学、美国北长老会杭州育才女学和美国北浸礼会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