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营口农药厂排污口、药厂周围受污染土壤及农大实验场未受污染农田分别采集活性污泥和土样,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到28个菌株,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均可以将阿特拉津作为唯一氮源生长。对水体和土样中阿特拉津的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采用的方法对水体中阿特拉津的测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行,提取率90%左右;而测定土壤中的阿特拉津误差较大。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所分离到的菌株进行了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到3个降解能力相对较高的细菌菌株,分别命名为AT1、AT2、AT3,其降解率分别为62.7%、35.3%、58.3%,其中AT1菌株和AT3菌株降解率均在50%以上。
对菌株AT1和AT3生理特性研究表明,两株阿特拉津降解细菌均有TTC-脱氢酶活性;当培养基中有阿特拉津存在时,两菌株的脱氢酶活性都有明显提高;AT1菌株还具有脂酶及蛋白酶活性。
菌株AT1和AT3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AT1株还能以二甲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具有较强的芳烃利用能力。
对菌株AT1及AT3分别进行了室内摇床培养的阿特拉津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AT1菌株对降解的最佳条件为:pH6.0,接种量7.0%,葡萄糖浓度1.0%,Na2HPO4浓度0.7%,在此条件下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到最高为62.1%;AT3菌株对阿特拉津降解的最佳条件为:pH6.0,接种量10.0%,葡萄糖浓度0.5%,Na2HPO4浓度0.8%,在此条件下阿特拉津的降解率达到最高为60.83%,为进一步的应用试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