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肌病的中性脂肪沉积病7例临床、病理与基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伴有肌病的中性脂肪沉积病(neutral lipid storage disease with myopathy,NLSDM)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是由编码脂肪甘油三酯酯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的基因(又称PPNLA2基因)突变导致的。ATGL调控甘油三酯水解的第一步,它的突变会导致大量甘油三酯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沉积,如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血液粒细胞等,造成的损害以骨骼肌损害为主,也可伴有心肌损害。NLSDM临床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左右不对称的四肢近端或远端无力,目前无有效疗法。本研究拟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2006年1月~2016年11月间诊治的7例NLSDM患者进行随访,并对其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回顾与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NLSDM的临床、病理与基因突变特点,为NLSDM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肌肉病理实验室2006年1月~2016年11月诊治的7例NLSDM患者。7例患者均在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内科查体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并进行血清学、电生理学、影像学、肌肉组织活检和PNPLA2基因等辅助检查。患者的冰冻肌肉标本切片后均行组织化学染色(H-E、MGT、NADH-TR、SDH、COX、SDH/COX、PAS、ORO、ATPas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ystrophin-Rod,Dystrophin-C,Dystrophin-N,Dysferlin,α-sarcoglycan,β-sarcoglycan,γ-sarcoglycan,δ-sarcoglycan,Caveolin-3,MHC-1,CD3,CD4,CD8,CD20,CD68)。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2人,男性5人。患者起病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6.7岁。患者就诊时年龄28~49岁,平均40.6岁。7例患者起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为1~7年,其中2例约为1年,3例超过6年,最长达7年,平均4年。7例患者均成年起病,起病隐匿,病情缓慢进展,为单侧或双侧左右不对称的肢体无力和肌肉萎缩,四肢远近端均可受累。7例患者就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抬举无力、拿捏物体困难、下蹲起立困难、行走姿势异常、上楼困难、行走无力、易绊倒、全身疲劳等。其中,5例患者就诊时肌无力现象累及双侧肢体(5/7),2例患者只累及一侧肢体(2/7)。4例患者就诊时同时累及上下肢(4/7),2例患者只累及上肢(2/7),1例患者只累及下肢(1/7)。3例患者就诊时肌无力症状近端明显(3/7),4例患者远端明显(4/7)。7例患者均出现腱反射出现减弱或消失(7/7)。除骨骼肌受累之外,7例患者就诊时其他系统受累情况不明显,7例患者均无心脏受累、高TG血症、肝肿大及听力下降。7例患者外周血ORO涂片均可见有Jordans小体。患者就诊时CK值在651~2419U/L,平均1527.9U/L。肌电图检查示:2例患者为正常肌电图;3例患者为肌源性损害肌电图;1例患者为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上下肢均可见强直电位;1例患者既有肌源性损害(以上肢为主),也有神经源性损害(以下肢为主)。7例患者均行肌肉活检,6例患者取肱二头肌,1例患者取腓肠肌。肌肉活检后行冰冻切片染色,结果均显示为肌源性损害病理改变。在H-E染色上7例患者均可见肌纤维大小明显不等,小纤维可为小圆形、小多边形、小长条型和小角形;7例患者肌纤维内均存在大量细小空泡或粗大空泡,两型纤维均可存在;5例患者可见内核纤维轻至中度增加,所占比例为10%~50%,达到50%者有3例;2例患者可见肥大及劈裂肌纤维;3例患者可见选择性Ⅰ型纤维萎缩;5例患者可见Ⅰ型纤维优势;其中2例患者可见选择性Ⅰ型纤维优势伴萎缩;1例患者可见Ⅱ型纤维优势;5例患者可见坏死伴吞噬肌纤维;4例患者可见再生肌纤维;2例患者可见少量核袋;4例患者可见散在炎细胞浸润;1例患者可见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3例患者可见肌内膜明显增生,1例轻度增生。在MGT染色上,5例患者可见镶边空泡;1例患者肌内神经内有髓纤维减少。在SDH染色上,有3例患者酶活性普遍减低。在ORO染色上,7例患者肌纤维内脂滴含量均显著增多,肌膜下可见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脂滴,肌纤维内脂滴较为细小。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7例患者中有1例MHC-1呈弱阳性表达,1例血管周围炎细胞CD3呈阳性表达,5例坏死伴吞噬肌纤维CD68呈阳性表达。7例患者均行PNPLA2基因检测。其中6例患者为PNPLA2基因纯合子突变,分别为IVS6+1G>T 剪切突变、c.467del C 碱基缺失突变(2 例)、c.475478dupCTCC,p.(Gln160Profs*19)移码突变、c.6dupT,p.(Pro3fs)移码突变、c.434G>A,p.(Ser145Asn)错义突变;1例患者为IVS6+2T>C剪切突变和c.749A>C(Q250P)错义突变的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434G>A,p.(Ser145Asn)错义突变和c.6dupT,p.(Pro3fs)移码突变未见文献报道,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推测均有致病性。本组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至少携带1个无正常功能蛋白表达的严重突变。本研究中7例NLSDM患者服用强的松、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辅酶Q10、左旋肉碱、薄芝糖肽等进行治疗,肌无力和肌萎缩症状均未得到缓解和改善。7例患者目前均已自行停药。截至最后一次随访(2017年3月),7例患者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症状均在缓慢进展,左右侧不对称。随访时有2例出现双侧听力下降,2例出现耳鸣,7例均无明显心脏受累、糖尿病及高TG血症。结论:1.本组病例均成年起病,起病隐匿,临床主要表现为左右不对称的进行性四肢肌无力和肌萎缩,肢体远近端均可受累,半数以上远端受累为主。肌无力和肌萎缩症状缓慢进展。2.本组病例除骨骼肌受累之外,其他系统受累不明显。3.Jordans小体可为临床快速筛查NLSDM提供依据,结合肌活检中两型肌纤维内大量脂滴沉积,可病理诊断为NLSDM。本组病例中半数以上会伴有镶边空泡、坏死伴吞噬及再生肌纤维和炎性细胞浸润。4.本组病例均存在PNPLA2基因突变,包括6例纯合突变,1例复合杂合突变。有6例患者至少携带1个无正常功能蛋白表达的严重突变。c.434G>A错义突变和c.6dupT移码突变国内外迄今未有报道。5.本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
其他文献
近20年来,日本政府不断推出以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新政。2015年12月21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发表了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以下简称“中教审”)所做的《作为学校教育担当者教师的资质能力提升的说明与培养高水平教师的主体框架》的咨询报告。此报告长达60多页,为今后日本教师教育水平提升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日本落实“强师”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培养·录用·进修一体化提出的背景  日本教师教育
研究背景POEMS综合征是一种伴外周神经脱髓鞘病变和轴索损害的副肿瘤疾病,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aly)、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