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问题关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哲学史上,真正切入到现代性的深层语境中,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空间问题的是马克思。诚然,马克思没有系统的空间学说和显性的空间话语,但我们却不能说马克思没有深刻的空间思想。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不仅把空间问题纳入到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规律中予以考察,而且纳入到资本逻辑中予以考察,纳入到人的自由和解放中予以考察。探究马克思的空间思想,有必要理解马克思的空间概念。马克思的空间概念是场所空间和关系空间的有机统一。按照唯物史观的致思路径,场所空间和关系空间不是两种不同的空间,而是现实的空间在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的不同规定,这两个层面的不同规定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马克思对空间概念双重规定及其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内蕴于马克思的存在论。在马克思看来,空间与存在息息相关。凡存在必有空间。空间即存在之所在。空间既是一般物质和一般生命之所在,也是人的存在之所在。存在之所在,其一是在显性的场所之中;其二是在隐性的关系之中。在显性的场所之中,存在才可以被容受、观察、测度和定位;在隐性的关系之中,存在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对人而言,场所是外显的方位表现,关系是内隐的价值本质。场所和关系互为表里,方位和价值内在统一。它们是空间在两个不同层面的本质规定。这两种规定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统一的。既不能取消前一种规定,也不能取消后一种规定,更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统一关系。马克思的空间概念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浓缩和概括。但是,马克思的空间思想不是现成的,也不是静止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梳理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既是深化对其空间概念的理解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对其空间思想的阐释的必要前提。马克思空间思想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孕育于启蒙理性主义的空间思想萌芽;脱胎于青年黑格尔派的实践主体性原则;人类活动空间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空间思想的重要特点是:隐而不彰却又贯穿始终。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空间思想的主要内容作出既合乎逻辑又符合实际的理论阐释。生产、生活、生态分别从不同方面规定着人的活动空间的性质和意义,可以构成马克思空间思想的三个基本阐释路向。具体来说,生产空间是人的生产活动的客观条件、基本要素、转化环节和历史产物;生活空间是人的感性对象、生命寓所、交往场所和存在形式;生态空间是人化的自然界、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超越资本逻辑的必然选择、是人的解放的必要条件。马克思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实现了哲学变革,创立了全新的世界观,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扬弃了旧唯物主义空间观、唯心主义空间观和形而上学空间观。就理论性质而言,马克思空间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观。相对于从前的一切空间思想来说,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理论特征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性、主体性、辩证性和价值性。贯穿全文的基本线索是:人的活动——空间变革——人的自由。其中,人的活动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现实起点,空间变革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生成逻辑,人的自由是马克思空间思想的价值导向。研究马克思空间思想的理论旨趣在于,结合实践的发展重新认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当代意义,从空间维度推进和深化马克思哲学研究,揭示空间之于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的意义,为现代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提供新的启迪,为立足当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考。就理论价值而言,马克思空间思想是重要理论生长点。具体表现在:空间思想是深化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内容,空间思想是深化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视角,空间思想是深化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维度。就实践价值而言,马克思空间思想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从唯物史观的视角考察空间正义问题,尊重劳动者在空间生产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空间变革实现人的存在方式变革,在历史进程中推动空间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