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磷化物基催化剂的绿色合成及其电解水的性能与优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mk07j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终极能源。电化学水分解制氢是未来极具前景的一种绿色制氢技术,其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主要受限于能耗高。目前,降低能耗的两种研究策略:一是制备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二是替换主要高能耗的析氧半反应(OER),从而实现高效制氢。催化剂方面,过渡金属磷化物是一种具有高活性、耐腐蚀、低成本的催化材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其通常由含磷盐热解产生的剧毒、易燃磷化氢磷化而制备,因此需要优化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合成,促进它的实用化。OER的替换方面,主要通过起始电位低于电解水理论电位(1.23 V)的阳极氧化或阳极合成反应去替换,降低整体反应的过电位,这一方面的努力方向则是提升阳极反应的高效利用,可以同步实现环境的处理或者有机合成的目的。对此,本文选用绿色磷源植酸,利用其与金属的强络合能力,合成过渡金属磷化物优化传统的制备方法,用于高效的全解水;另外采用甲醛的阳极氧化反应(FOR)取代OER降低全解水制氢的能耗,并实现环境中水污染物的处理。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不锈钢网基底上,以水热法制备的CoFe-LDH为前驱体,以植酸为磷源,通过过渡金属纳米前驱体与植酸的络合反应以及后续的煅烧还原过程,合成了磷掺杂的CoFe纳米颗粒负载于磷掺杂碳片的复合材料(CoFe-P/PC)。植酸引入磷构成掺杂的同时,也引入了少量的碳。这一分级的复合材料展现出了优异的双功能全解水性能,在1 M KOH的碱性电介质中,析氢反应(HER)和OER的过电位(10 m A cm-2)分别为139 m V和281 m V,双电极全解水达到10 m A cm-2电流密度所需的电压为1.64 V,且稳定性远优于商业的铂碳和二氧化钌。这项工作为合成磷掺杂的三维过渡金属基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为实现结构工程转变优化催化性能提供一种可能。(2)在柔性碳布基底上,通过钴镍双金属纳米线前驱体与植酸的络合反应联合后续的煅烧过程,合成了三维纳米结构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基催化剂(Ni Co-Ni Co P@PCT/CC),并详细探究了其中的反应过程与机理。此外,通过FOR与HER的高效耦合,优化了电解水产氢。合成的Ni Co-Ni Co P@PCT/CC材料具有多功能催化性能,其作为阴极和阳极构建的电解槽在HCHO基废水中能够以1.76 V的电压实现50 m A cm-2的电流密度,相对传统电解水的2.07 V,节省了将近320 m V。同时在阴极可进行甲醛的加氢还原反应,实现了HCHO的升级转化和资源利用。这一工作不仅为以植酸为P源和络合剂安全可控的合成三维纳米结构过渡金属磷化物提供了一种途径,而且为氢能的高效制备和环境污染的处理与转换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解池耦合体系。
其他文献
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提出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海上风电的发展如火如荼。海上风电机组所处环境风力资源不恒定,自然条件恶劣,真空断路器需频繁操作以应对风机的每次启停。真空断路器分闸操作时可能发生重燃现象,触头间电弧的突然熄灭和重燃引发系统中电感和电容元件间电磁能量互相转换,造成电压的剧烈振荡。重燃过电压幅值高、陡度大,可能对包括机端变压器在内的电力设备绝缘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并选择合适的抑
随着传感器设备和材料技术的发展,采集心电信号的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采集到的心电信号作为情感识别中的重要输入信号,可以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和调节自我的情绪状态。因此,本文的研究围绕心电日常检测设备的设计和主体情绪状态的识别来展开。在穿戴式情绪分类的领域中,心电信号的采集简单且受干扰较小,因此成为日常情绪识别中的重要数据来源。目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多导联心电传感器佩戴繁琐、冗余复杂
微藻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显著生物活性,在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益处。合成色素可能有致癌、肝肾毒性,世界对天然类胡萝卜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微藻是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天然理想资源。本论文以Dunaliella bardawil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七种化学物质(黄腐酸FA、甜菜碱、盐酸硫铵素、氯化胆碱、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亚精胺)对D.bardawil生物量、色素含量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石化能源的急剧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促使人们积极探索可替代的新能源。生物质是目前唯一能提供可持续的有机碳来源,其中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芳香环结构的物质,含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生产化学品和燃料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木质素结构稳定、复杂,直接利用比较困难,需寻求一种高度有效的催化剂对木质素进行加氢脱氧反应。本论文首先制备了铝改性的分子筛载体,然后将贵金属和过渡金属
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力电源。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不断提高,对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和调度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给供电安全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合理和前瞻性的电源规划是保障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电源规划问题,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的不同形式,分别对长期独立运行的孤岛型微电网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大电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电力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化,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集合与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伴随的问题是如何可靠、准确、高效的进行各项业务。本文所围绕的某特大型城市电网是我国一大负荷中心,也是西电东送的落点集中地区,其供电可靠性极其重要。然而,该电网调度的故障处置仍然处于全人工化的状态,亟需一套智能的电网故障处置辅助支持系统。本文将围绕作者单位的故障异常处置辅助支
近年来,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受到限制,绿色环保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复合材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熔融沉积成型(FDM)3D打印是一种基于熔融态热塑性聚合物层层堆积的快速增材制造技术,可成型复杂形状的制品而无需模具。聚乳酸(PLA)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也是FDM技术最为常用的打印耗材,但也存在脆性大、结晶速率慢等缺点。因此,研究植物纤维与PLA的共混、PLA的增韧改性以及F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环境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然它的生产使用早已被禁止,但水体和土壤环境中历史累积的多氯联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仍存在显著危害。微生物修复是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多氯联苯修复方式,近年来对潜在微生物资源的挖掘,高效降解菌的筛选驯化是环境修复领域的热点。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可有效解决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环境耐受性差、降解效果不明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能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同时,核电是一个现代的大规模复杂系统,核电设备国产化能够提升我国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人因失误已成为影响核安全的主要因素,减少核电厂人因失误概率,对提升核电厂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REAM方法为理论基础,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核电领域人因可靠性方法调研、对比、论证,确定了第二代人因可靠性方法CREAM,作为基本方法;基于REASON模型
三相PWM整流器作为交流电转直流电的电力转换装置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高频化发展是未来趋势之一。目前新一代宽禁带材料Si C器件已经实现商业化,Si C MOSFET优异的高频特性使三相PWM整流器高频率化成为可能。为解决高频率化下的开关损耗问题,本文对三相有源钳位谐振直流Si C整流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介绍了Si C MOSFET目前的研究现状,谐振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的发展过程和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