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效益及供求实证研究——以水稻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巩固农业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形势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为: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面对农业发展要求,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有效途径。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极低的科技和机械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得以应用,专业化和组织化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也由于管理规模的扩大凸显出经营优势,这都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少、农业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耕地规模经营程度,进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和集约化。面对上述问题和困难,不少学者借鉴国外经典理论和发展经验,提出利用技术进步来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但是相对落后农业人口文化素质和较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了我国科技带动农业的重要障碍。因此拓宽研究思路,找寻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   除了科技创新的“硬进步”外,管理模式的“软进步”——“外包”也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致表明,外包在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领域能够带来显著的就业率提升、生产率增加和产业的发展,但是对农业生产外包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外包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利用农业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在实地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水稻生产为例,科学地分析目前中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现状及问题,综合比较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带来的各种效益,重点考察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供给和需求主体、特征、模式及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并在供求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供求非均衡的原因、机制,最终寻找出合理优化供求关系及供求高效率平衡的实现路径。结构上,本文分为第一章引言、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第三章我国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出现动因及现状、第四章生产环节外包效益分析、第五章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研究、第六章水稻生产服务供给研究、第七章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供求平衡以及第八章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一: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效益研究.   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农户的自发行为。这一自发行为是否是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最佳选择?这一选择对我国农业发展影响如何?本文的第一个主要研究就以围绕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效益展开。笔者以水稻为例,通过对理论模型的推导并借助各种计量经济模型,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带来的农民收入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农业发展效应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的水稻生产外包特征和形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在农民增收、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农业长期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环节外包比单纯劳动力替代环节外包具有更大的正向效用。   研究内容二: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供求研究.   在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现状和供给现状描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得出结论:生产环节外包供求均存在劳动密集型环节热、技术密集型环节冷的特点;农户在不同生产环节对供给主体的需求不同,而不同供给主体在不同环节的供给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之后,笔者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和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发现户主性别、教育、技能、劳动力、收入等因素对水稻生产环节外包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且非示范户的对外界变量更敏感而示范户的生产行为较为稳定;在服务供给方面,农机保有量、劳动力以及专业技术员是服务主体积极提供生产服务正面因素,家庭经营面积和所在地区水稻类型对不同环节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研究内容三:水稻生产环节外包供求关系及政府调控.   基于前面的研究,笔者在第七章分析了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失衡的种类及原因,并根据不同农户在水稻生产中实际外包行为的差异,将农户分为自生产偏好、技术外包偏好、劳动力外包偏好三种类型,探讨不同需求类型农户与提供相应服务的供给主体达到供求平衡的机制,在此供求机制下,政府调控应做到供求并重,否则将出现政策无效。   在对供求平衡机制归纳以及政府调控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增加资金扶持和技术帮助,保证农机购置补贴和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技能培训,降低水稻生产服务供给成本;其次要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并改善基层服务机构的条件,吸引更多“能人”加入农业生产服务中,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水稻病虫害防控、水稻种植技术等环节服务的供给能力;第三,建立完善的外包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整合外包需求与服务供给信息,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推进农业生产服务市场化,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第四,以市场为导向,针对不同供给主体在各环节服务的优劣势,构建复合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
其他文献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传统的优势产业,是城乡居民肉食品的重要来源,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猪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为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
学位
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源泉,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评价和激励.文章以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图书馆员评价体系模式,提供了可操作的测评依据,以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的
为了展现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发展趋势,反映国际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新特点与新成果,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于2008年6月10日至7月3
智库建设水平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新型智库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在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知识支撑服务、知识咨询服务以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大发展,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互联网+农业”的产业新融合局面初步形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农业数字经济也崭露头角。互联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