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生成与监管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它不但会威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而且在国际经济迅速发展并实现一体化的今天,直接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地区、国际政治的稳定。我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市场的不完备性,以及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所特有的不稳定性和缺乏适应性,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商业银行风险,其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后果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虽然国家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银行风险增量,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而且我国银行监管的薄弱也使得银行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开放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特点、特殊的风险成因,以及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银行风险与监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银行风险的特征及监管的目标,并根据有限理性与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脆弱性理论、公共利益理论、经济监管理论等理论,深入分析了银行风险生成与监管的理论根源,得出了加强银行监管的重要性。其次对我国银行风险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突出表现在资产质量不高、资本充足率低、盈利能力弱、潜在流动性差等方面,并通过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分析论述了银行风险的生成原因,另外从监管的角度阐述了银行风险生成的原因。接着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现状,从银行机构自身来讲,主要是内控机制不健全、评级制度不完善、自律性差等方面;从银行监管部门来讲,主要是监管有效性不足、信息披露制度滞后等方面。最后基于以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和完善银行有效风险监管体系的制度安排,文章主要从健全风险监管的子体系、支持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他文献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影响着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运作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并通过内外部治理机制对整个公司治理的效率发生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绩效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也是我国通往南亚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旅游业首当受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东南亚地区面临更加严峻的国
本文首先对传统的上市公司评价方法作了分析,指出其缺陷。目前的上市公司综合分析基本都是从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中选择若干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这只是对公司经营本身的评价,但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