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分子沙土稳定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wxlcc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有沙土稳定材料成本较高的缺点,本文从脲醛树脂和制浆工业副产品等两类低成本的原材料出发,通过适当的化学改性,研究制备具有较高沙土稳定效能的新型高分子沙土稳定材料。从脲醛树脂出发,创新性地通过低度磺化及加入少量三聚氰胺改性、以提高其水分散性和沙土稳定效能,研究制备了磺化脲醛(SUF)和磺化三聚氰胺脲醛(SMUF)等两种磺化氨基甲醛树脂。研究了它们的改性反应机理,对其13C-NMR谱图中各峰的结构单元归属进行了分析;并对树脂制备过程中羟甲基化、磺化、缩聚、中和等各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合适的原料配比和优化反应条件。研究了树脂性质对其沙土结构改良效果的影响,综合干、湿筛分法得到的结果,认为树脂的磺化度在14.0%~18.0%之间为宜。在SUF的制备过程中加入20%三聚氰胺(占尿素重量比),其沙土结构改良效能提高50%以上;由此得到的SMUF168在其施用量为0.3%时,沙土中>0.25 mm的干态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分别为48.3%和42.0%, 达到一般耕层土壤的中上水平。首次针对沙土稳定方面的应用,研究了木质素磺酸盐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接枝共聚改性;并创新性地对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直接进行接枝共聚改性研究。提出影响改性工艺的主要因素为引发剂的选择和用量。当丙烯酸类单体用量为原料干重的80%时,接枝共聚改性可以使木质素磺酸盐的沙土结构改良能力提高大约3倍,使制浆废液的沙土结构改良能力提高4倍。对木质素磺酸盐和制浆废液的二元接枝共聚改性以及改性产物的沙土结构改良作用进行了讨论;综合干、湿筛分法的分析结果,认为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用量比在60/20~80/20(占原料干重的百分比)之间为好,当木质素磺酸盐改性产物SLS-AM60AA20、制浆废液改性产物BSL-AM80AA20的施用量均为0.2%时,沙土中干态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分别为47.1%和40.0%、49.8%和 43.1%, 达到一般耕层土壤的中上水平。首次对聚合物稳定沙土的作用机理从分子间作用力、聚合物性质及界面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干燥状态下阴离子基团与沙土颗粒的结合强于非离子基团,但是阴离子基团含量过多会降低聚合物处理后沙土的<WP=3>水稳定性;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以粘接理论来解释聚合物在干燥状态下对沙土的稳定作用。本文研制的SMUF168样品的沙土结构改良效能/成本比(干态130.4%、湿态104.6%)明显高于市售材料和其它自制样品;BSL-AM80AA20样品的干态效能/成本比(102.0%)略高于市售材料中最佳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 100.0%),且在废液无害化利用方面具有突出的预期环境和社会效益。模拟抗风蚀试验表明,当SMUF168施用量为25 g.m-2、BSL-AM80AA20施用量为20 g.m-2时,沙土可以抵御风速为22.0 m.s-1的强风侵蚀;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在此施用量下,它们的沙土稳定效果优于APAM施用量为10 g.m-2时的效果,此时施用SMUF168的材料成本仅占APAM的65.5%。。
其他文献
260r鱼雷型混铁车(以下简称鱼雷罐)检修中存在罐体倾翻限位无法在捡修现场调整,需要在作业现场通过地面站控制实现罐体倾翻限位控制的倾翻角度调整,根据地面站对鱼雷罐倾翻限位控
中国的城市化始终处于一种“下城市化”状态,在此状态下,中国的农村—城市转移劳动力很难实现真正的市民化。城市新移民理念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新概念与新思路,对我国相关
<正>编者按: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39;互联网+&#39;行动计划。之后,&#39;互联网+&#39;成为业内外、全社会的一个高频热词。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
本文针对BIM在景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具有快速、准确、低成本、操作简单的特点,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
化学农药仍是21世纪作物保护的主体,协调农药与环境关系的方法是发展绿色化的农药品种。农药的绿色化包括农药品种的绿色化和生产工艺的绿色化两个方面。氟噻乙草酯(1)具有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