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河水污染防治立法问题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循理而行。”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的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孕育了南京地区最早的文明,是古城金陵的起源,但是秦淮河的污染史也由来已久。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人们运用了不同的工程方法加以治理,但却一直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在我们运用工学方法的同时,应当考虑到从法律角度出发作为治理的一个切入点。目前来说,已有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对秦淮河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治理作用,但是依旧没有得到解决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充分暴露出水污染防治立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缺陷。探寻问题所在的根源,我们不能漠视和推卸水污染防治立法在调整秦淮河水环境保护中涉及各方面的滞后。在收集了有关秦淮河的具体污染历史资料和数据后,不难发现导致问题出现的立法原因包括立法进程滞后、定制得不到位、立法缺乏操作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全文将秦淮河水污染的数据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及行政文件两大部分内容作为研究背景,通过材料分析环境法学的相关体系。全文以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为法学理论基石,以期能为促进秦淮河水环境污染立法作出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理论应运而生并在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和在生态环境法学领域都取得了广泛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2012年修改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部分的进步之处值得夸赞,但依然有很多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尤其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对适用范围
贫困问题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国范围内消灭贫困。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既需要在实践中破解各种扶贫难题,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困根源、消除贫困的根本出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鲜有涉及步入社会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时代迅猛的发展将人类带入Web2.0时代,生活的便利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伴随而来的是一种新的犯罪——互联网犯罪。本文通过研究江西精彩公司案件,深入挖掘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