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AID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一直以来,对艾滋病的治疗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艾滋病病毒(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而大部分患者都是感染HIV-1型病毒所致病。在HIV-1复制的过程中,逆转录酶(RT)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逆转录酶抑制剂(RTIs)成为治疗艾滋病药物研制的重点。目前,已经有多类抗艾滋病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然而HIV-1极易发生突变,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产生了多种变异病毒株,这些药物都失去了其应有的药效。HIV-1突变后,主要变异为以下几种类型的病毒株:L100I、K103N、Y181C等。因此,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病毒株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目前抗HIV-1药物研制的关键。二芳基三嗪(DATA)类化合物是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一种,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以及较好的抗耐药性等优点。鉴于本课题组已经对DAPY类NNRTIs抗HIV-1病毒化合物以及其他类化合物的理论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本文以28个DATA类化合物为样本,应用分子力学方法、从头算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和(或)基团的理化参数来考查化合物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在理论上分析该类化合物抗HIV-1可能的机制,为新型抗HIV-1药物的设计和研制提供理论指导。经过一系列的分析,DATA类NNRTIs对野生型HIV-1和几种主要突变型HIV-1病毒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在抗野生型HIV-1的QSAR模型中,得到了相对于较早的研究结果较高的复相关系数。同时,通过改变DATA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可以提高其抑制活性。在DATA类抗野生型HIV-1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连接三嗪环与B环的X位置上的净电荷量的增加有利于此类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提高,而并不是前人研究结果中所描述的X位置上为什么原子、什么基团不是活性所必需的,只要是亚甲基的等排体就可以保持比较好的活性。该类化合物前线轨道能级差△E的增大、分子中吸电子基团的引入以及分子体积适当的增大均有利于其抑制HIV-1活性的提高。其中,前线轨道能级差△E和分子的大小是影响DATA类化合物抗野生型HIV-1活性的主要因素。在DATA类抗突变型HIV-1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适当的增大分子椭圆度O、减小8号C原子的净电荷量有利于其抗突变型L100I、K103N、Y181C HIV-1活性的提高;X位置上中心原子的Mulliken电荷量的减小有利于DATA类化合物抗突变型L100I、K103N HIV-1活性的提高;9号C原子Mulliken电荷量的减小有利于该类化合物抗突变型Y181CHIV-1活性的增强。同时,所建的QSAR模型中包含了相同的参数,通过调节影响该相同参数的分子的结构,就可以同时改变DATA类化合物对三种突变型HIV-1的抑制活性,使得此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制方面更具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