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中富含维生素C,是人们生活中全年广泛食用的蔬菜之一。辣椒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土壤、温湿度等条件的要求较高,而为避免减产降质常年施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农化物残留严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的土壤微环境、造成了土地的污染,不利于农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生产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对农药化肥进行减量控害,改善土壤微环境,已成为我国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盆栽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化肥量分别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盆栽辣椒生长、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从中选出最佳配施量,从而为枯草芽孢杆菌与化肥配施对辣椒的最适配施用量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及数据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在辣椒整个生长周期内,80%、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和单施100%化肥的处理,土壤EC值在0.4(mS/cm)0.5(mS/cm)之间,均处在适宜辣椒生长的EC值范围0.25(mS/cm)0.63(mS/cm)之间。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定植期间土壤PH均值在6.496.68之间,较其他处理最为稳定。各处理在土壤中速效N、K中的增量整体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其中80%、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的土壤速效N、K含量均高于CF处理,表明肥料适量配施较单施化肥相比,能够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而土壤中速效P含量增量较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不同配施量各处理间对土壤中速效P的含量无明显影响。2.土壤酶活性方面:各处理在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酶活性上整体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之间相互作用,其中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的酶活性最高分别为4.1667(NH3-N mg·g-1)、1.8014(酚mg·g-1)、5.2538(glucose mg·g-1)。3.植株形态指标方面:不同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的各处理的株高、茎粗变化趋势均呈“S”型增长。单施化肥处理的株高增长趋势最明显,定植90d株高为61.73cm,但表现出了增长的不稳定性,定植4560d,株高增长极为缓慢,定植6090d,呈现出徒长趋势。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茎粗的增长最为明显,茎粗为10.35cm。不同化肥施量的各处理其叶片的横径、纵径、叶片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叶片的鲜重、叶面积、主根长、根体积等方面80%、100%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的各处理均优于单施100%化肥的处理,说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施用能够改善植株形态,从而促使植株更好的生长。4.植株生理指标及养分指标方面:当光照强度较高时,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63.27 SPAD值,产生了光抑制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株生长。80%、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的根系活力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1244.3(μg·g-1·h-1)、1016.9(μg·g-1·h-1)。辣椒叶片光合参数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均高于其他处理,净光合速率(Pn)为17.63(μmol·m-2·s-1)、气孔导度(Gs)为176.25(mmol·m-2·s-1)、蒸腾速率(Tr)为2.69(mmol·m-2·s-1)。80%、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和单施100%化肥的处理,植株的全N、P、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植株的全N、P、K含量最高,但全P含量各处理相差较小。5.辣椒产量及品质方面:10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的单果重最高为142.60g。80%的化肥量与枯草芽孢杆菌配施处理在单株结果数、总产量、可溶性含糖量、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均优于单施100%化肥的处理及其他各处理,说明适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并加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升辣椒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促进辣椒产量及辣椒果实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