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丹毒是一种历史久远的细菌性传染病,在我国已有20余年很少见到。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广东、江苏、福建、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均有猪丹毒发病增多的报道。同时,该病在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的发生也明显增多,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针对2012-2015年安徽地区临床分离鉴定的42株猪丹毒杆菌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信息调查,并采用琼脂扩散沉淀实验鉴定血清型;PCR和序列分析技术检测spa A基因遗传变异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优势菌基因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吖啶黄抗性实验检测吖啶黄敏感性,旨在了解当前安徽地区猪丹毒的流行特点以及致病菌株的差异,为猪丹毒致病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为安徽地区猪丹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国内首次采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猪丹毒杆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为安徽地区猪丹毒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结果显示:安徽地区猪丹毒在2-10月份均有发生,峰期为7-9月份,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92.9%);42株猪丹毒杆菌分离株血清型均为1a型;表面保护性抗原A基因(spa A)与猪丹毒杆菌国内外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100%,分离株均为Met-203、Ile-257型;分离株形成8个PFGE基因型,相似度达88.8%-100%,优势基因型为ER2(54.8%),弱毒疫苗G4T10和GC42株独立为同一个基因型;分离株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氯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均在80%以上,而对氨基糖苷类和林克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在80%以上,100%的菌株可耐受4种及以上的药物,耐受5种及以上药物的比例达95.2%,其中以GEN+KAN+STR+CLI+LIN的构成比最大,为76.2%;有4株(9.5%)分离菌株具有吖啶黄抗性;建立的Real-Time PCR与猪源常见细菌无非特异性扩增,检测限度为20拷贝的核酸,比普通PCR高100倍以上,组内及组间重复变异系数在0.22-2.09之间,Real-Time PCR对小鼠感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细菌分离鉴定和普通PCR(P<0.05),临床病例样品检测显示Real-Time PCR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PCR。结果表明:猪丹毒杆菌安徽株优势血清型为1a型,spa A基因同源性高,变异小,Met-203、Ile-257型菌株致病力强,是安徽地区猪丹毒发生与流行的主要致病菌型;猪丹毒杆菌安徽株PFGE基因型关系密切,PFGE基因型与分离地点和分离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分离株来源于同一克隆系,但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变异,安徽地区猪丹毒的暴发与弱毒苗毒力返强无关;猪丹毒杆菌安徽株多重耐药性较强,GEN+KAN+STR+CLI+LIN的构成比为76.2%,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为治疗首选药物;在国内首次建立猪丹毒杆菌Real-Time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比普通PCR灵敏100倍以上,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定性和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