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在我国“半城市化”的背景下,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首先要解决农民工的基本需求——住房问题。然而,日益增长的房地产价格使得农民工群体无力在城镇购房,单纯依靠农民工自身能力来达到城镇商品房“去库存”的目标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政府干预问题。一方面,城镇大量的商品性住房空置;另一方面,农民工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促进商品房“去库存”,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两个城市,对农民工进行调查,获得807份有效问卷,本文结合调研结果,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概括性分析和描述;第二部分是研究动态、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以往相关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回顾和梳理,对重要概念做出合理界定和解释,并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对农民工个体特征和住房现状进行了统计描述,农民工现阶段的城镇居住条件简陋,地点较为偏远,人均居住面积较小,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并且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需求做出分析,包括对现行住房保障政策的评价、对住房保障政策形式的偏好和对保障性住房特征的偏好等;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农民工住房保障的有效供给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首先简单分析了农民工享受住房保障的情况以及市民化意愿,了解到享受到住房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市民化意愿与未享受住房保障的农民工群体市民化意愿相比较高,从而进一步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用最近邻匹配方法、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三种方法得出,农民工享受住房保障政策对其市民化意愿分别提升46.25%,50.93%和44.57%。,并且都在5%的水平下显著;第五部分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前面的研究,对如何进行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有效供给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