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于我科住院的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行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的同时,行双侧鼻后神经切断术;对照组未行鼻后神经切断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月、6月、12月,通过术后与术前比较和两组之间比较,以症状评分和体征评分的变化评价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够3个月的有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随访时间够6个月的有3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术后随访时间够12个月的有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1.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鼻部症状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两组间鼻部症状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月、6月、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鼻部症状改善更显著。2.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症状总分(鼻部症状评分+眼部症状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两组间症状总分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月、6月、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症状总分改善更明显。3.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哮喘症状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的哮喘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哮喘控制情况、术腔黏膜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4.观察组术后3月、6月、12月总体症状改善率均为100%,对照组术后3月无效2例(2/25,8%),术后6月无效1例(1/16,6%),术后12月总体症状改善率为100%(10/10);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5.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3/16,19%)术后6月停用鼻炎控制药物,有2例(2/10,20%)术后12月停用鼻炎控制药物,对照组无停药者。6.5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活动性鼻出血、鼻腔粘连、息肉复发、咽干等并发症,仅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2/16,13%)行鼻后神经切断术后出现软腭麻木,但于术后6月内恢复。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操作简便,微创伤,短期疗效确切,鼻部症状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