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这诸多课题之中,系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日益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权力化因素、特别是人格因素在教育人、团结人、凝聚人方面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重视高校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成为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而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的高低。因此系统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就具有了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选题从伦理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探讨了中西人格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问题,界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等概念,并梳理了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现状,深入挖掘了人格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管理者人格魅力的培养与评价两方面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发展与创新的视角提出了人格培养上的几大原则及培养对策,在评价方面遵循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力求使创建的指标体系涵盖人格魅力的各个方面,选定的操作方法也切实可行,不拘一格。具体说来,本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对人格概念和思想的发展进行多学科和历史性的考察。这一部分首先在人格概念多学科梳理的基础上,对人格概念和人格结构进行了界定、分析。接着着重考察了中西人格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通过历史考察,从而勾勒出人格理论的发展历史概貌。 第二部分:界定核心概念的内涵并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发展现状。这一部分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选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建设方面的现实案例,深入分析人格建设所取得的现实成就、现实问题及问题的各种成因。 第三部分:充分研究人格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一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释其关键性作用:即人格魅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展现、对管理者自身不同管理因素的提升、对管理模式的更新,以及对管理对象的导向等。对人格魅力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展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的培养和评估。 第四部分: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魅力的培养对策。这一部分首先确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培养所需的四大原则: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接着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四大培养维度:塑造政治人格、培养道德人格、平衡心理人格,以及提升综合素养。最后,该部分多角度地探寻了人格魅力的培养对策。 第五部分: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评价的多渠道、多维度。这一部分首先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评价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该部分先后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科学、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评价体系的建构,必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魅力的提升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 本文从人格培养的一般规律入手,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共性到个性、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路径,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培养的特殊规律,考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培养的原则、路径和方法。从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入手,比较科学客观地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人格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成果对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人格风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必将发挥有益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