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畜禽散养模式与耕地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发酵床养殖模式中,畜禽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垫料上进行,垫料的管理与维护成为该模式的关键。因此,探讨不同垫料中有机质的降解情况和影响因素,以及垫料中氮素形态的转化规律和对垫料下层土壤的影响就显得很有意义,这将有助于在实际养猪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垫料配比,根据环境效应对猪场的使用年限作出正确的评估。在南京六合发酵床养殖基地,设置3种不同垫料的发酵床处理,其垫料组成分别为木屑(S)、木屑+稻壳(SR)和木屑+稻壳+秸秆段(SRS)。在一个试验周期内,连续测定垫料中CO2、CH4、N2O、NH3等气体的排放,以及pH、含水率、TOC、DOC、TN、NH4+-N和N03--N的动态变化。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酵床养殖过程中,3种处理TOC均呈下降趋势,SRS处理降低幅度最显著,较初始降低26.3%;3种处理同一层次的DOC有较大差异,40-60cm垫料层差异最显著,其中SRS处理40-60cm垫料层DOC最大含量达到TOC的31.4%,SR处理为16.3%,S处理较小占5.8%。(2)垫料C素主要以CO2-C的气体形式损失,S处理的C02-C损失量最大,占总损失量的87.5%,另两种处理C02-C的损失也在40%以上;秸秆处理TOC下降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大气体C素损失以及总C素损失。(3)不同垫料组成的发酵床TN、NH4+-N、NO3--N变化有显著差异。三种处理TN均显著升高,SRS处理升高程度最大,S和SR处理升高趋势较一致,40-60cm垫料层TN变化最显著,SRS处理TN含量最大达到17.7g·kg-1;整个试验期间,SRS的NH4+-N、NO3--N含量最高,其次是SR,S最低。(4)三种处理总N损失占养殖过程中总N输入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2.17%、39.95%和41.05%,其中气体损失主要以N20-N形式排放,S处理的N20-N损失量最大,占总损失量的17.34%;三种处理的NH3-N损失集中在养殖后期。秸秆的添加对垫料N素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大气体N素损失。(5)垫料排放的温室气体以CO2和N20为主,二者在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中的占比高达99.3%-99.6%;三种垫料N20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猪出栏前一个月,占整个试验期间排放总量的61%-68%。(6)在垫料中添加秸秆段(SRS)对CO2和N20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CH4的排放,其CH4排放总量分别是S和SR的2.30倍和2.46倍;SRS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高于S和SR,S和SR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差不大,三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