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魏晋易代之际阮籍的生存困境予以关注。这种困境是与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时代精神文化环境相关的,正是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造成了士人对生命价值的追索,而生命与生命价值建构之间的矛盾是造成阮籍不可解脱的精神焦虑的根源。因此,本论文将沿着自东汉末年开始的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路,简要梳理从东汉末年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为代表的士人对生命价值的焦虑到建安时期士人对生命价值的积极建构。建安时期士人对生命价值的建构方式体现了向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回归。但是在魏晋易代之际,名教的伪道德与权力相结合,使得真道德与生命不可兼得,由此造成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存困境。阮籍将他一生的全部心力都用在了对这种生存困境的解脱上。他在思想上发展出了以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思想为基础的、超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大人先生”的人格理想。但是他理想中的超脱人格在现实中并不能真正实现,阮籍一生都彷徨在儒家的道德原则和道家的超道德理想两者之间。思想上的彷徨形成了阮籍现实表现中至慎与任性旷达的两极人格形态,同时通过与嵇康行为和思想上的对比更加突出阮籍人格上的矛盾性和不彻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