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虽然是基础性教学,但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并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转化期,也是从具体到抽象思维的这么一个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数学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不能理解,对这些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并掌握,那么就必然不能够进行运算、作图或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不能通过掌握的这些思想方法准确地来阐述个人的想法、思路及观点时,就会慢慢变成数学学习困难生。本文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依托,对比常规教学设计,找到运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从单元目标的设计、单元内容的设计、单元测试的设计、分化性教学的设计和教学改良这五个方面通过行动研究法对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进行改良应用:一是增加前测环节: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对学生的进行检测,对不具备必要“前知识”的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了解这一单元内容学习之前的学情;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统计反馈、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等学习活动;三是设计课程分层目标:为了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在试验时把教学目标分成A、B两级,其中A级为基础性目标,包括识记、领会、应用;而B级为提高性目标,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A级针对全班学生(即为该单元的掌握水平),而B级针对班中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掌握学习策略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几次实践能自己给自己进行学习诊断了:了解自己哪里没有掌握好,应该如何去补救,而且有了“只要愿意多付出时间,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学习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而已,教师在运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经过笔者改良后的掌握学习理论在应用研究中确实具有其实用价值:操作并不复杂、具有可复制性的,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缩小学生间的差异,缓解(或改善)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严重的两极分化状况,让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生也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