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服装行业在华投资现况与对策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guo3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韩国企业在中国服装行业的投资的最新变化趋势,以及原因的分析和未来的对策。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现实与理论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论证所研究的问题和作者的观点。   这篇论文首先尽量全面地描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论文主要从发展趋势、投资项目、投资企业类别、投资地区分布、投资主体动机等方面进行论证。从而得出,韩国对中国服装行业的投资的4个特点。然后论文结合相关的投资理论分析韩国服装行业投资的变动和及其形成原因,包括:中国投资的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劳动成本的提高、韩元贬值、世界经济的不景气、越南加入WTO等中国周边国家投资环境的改善。这种趋势具有区域性和梯度性。对外来投资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作者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例如,论文结合美国波特教授(Michael E.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和投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韩国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才能保持投资优势和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概括起来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进行再转移,到中国中西部更为落后的地区投资;第二,开拓中国市场;第三实现本土化生产-本土化销售与提高质量与降低商品的价格。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年的资本积累,中国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遇到阻碍,对这个行业的投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投资者应该认真的分析现状,并实事求是的认清发展的道路,努力发掘自身潜力,实行战略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再投资,开拓中国市场拉动消费。
其他文献
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油气开采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生产产品的竞争力,并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并购和投资融资等。这就需要一批有规模、有实力、能够提供多样服务的本土中介
为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2005年我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建行、中行、工行)先后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希望与其展开长期合作。但是在
2005年8月,随着宝钢认购权证的上市,我国权证市场再次开放,但从三年多的发展状况来看,权证市场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本文中,我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与国外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对比发
安徽,这块伴着长江淮河发育成长的红色土地,在气清神爽的仲秋季节,愈显得多姿而多情。  1958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带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问候,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行程千余里,先后视察了濉溪、宿县以及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进农村、到工厂、去学校,与工人、农民、学生、基层干部广泛接触、亲切交谈。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11年,中国股民人均亏损4万元;2012年上半年,中国股民人均亏损3.5万元,有22.2万股民伤心销户,彻底退出股市。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股民这样的亏损结局?  笔者根据20多年的股票投资理财实践与跟踪研究,总结分析了中国普通股民的十大死穴。  死穴之一:喜欢天天看盘  许多股民买了一只股票后,心里总是牵挂着,恨不得时时刻刻盯着走势图看。有的人甚至把手机也下载一个股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