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自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以来,国家高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已成为研发成果创新转化的沃土,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有效发挥国家高新区的竞争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依据结论提出优化耦合协调关系的相关对策。本文首先从理论概念入手,概述了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相关理论概念,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论。其次,对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机理和耦合关系进行研究,说明两个系统相互之间的影响,推演出其中的互动机制、动力机制及协调机制,并对不同协同基础下的耦合状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构建国家高新区和区域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出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值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值。在两个系统的综合水平值评价基础上,建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水平,并且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上分析耦合关系的时序变化、从空间角度上分析耦合关系的分布情况、从设立批次的角度分析耦合关系的差异。最后,对影响耦合协调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国家高新区基础、区域经济基础和传导机制三方面选取指标,运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判断不同因素对耦合关系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高新区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不仅存在单向影响,而且存在协同发展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具有复杂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2)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刚突破协调的边界,处于过渡发展的水平,基本保持着良好的增长趋势。从两个系统的关系上来看,整体态势呈现出区域经济超前国家高新区发展的特征,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3)从空间差异上来看,东部区域的国家高新区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更加协调,中西部则基本保持了同一水平,都与东部有一定的差距。(4)国家高新区的设立目前主要有两个阶段——1988年至1992年和2010年及以后。分析样本数据得出结论,后设立批次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早期设立批次有较大差距,且耦合协调度增速也相对较低。(5)影响国家高新区和区域经济耦合关系的显著因素较多,关系最密切的是国家高新区的规模及创新能力,其次是区域经济的基础,再次是传导机制。综合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依托区域经济,全力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二是增强国家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避免虹吸效应;三是建立协调机制,提高互动效率;四是跨区域合作对接,加强经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