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备受瞩目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开市交易,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追捧,上市公司普遍呈现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集资金的特点,市场极为火爆。
但随着时间推移,创业板公司的经营活动却没有向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大部分公司无法实现30%的增长率。创业板公司所特有的高增长性与高成长性在我国市场上难以体现。与此同时,我国创业板市场却屡屡出现高送转的股利政策决定,以及高管辞职套现现象屡见报端。这一系列的现象让人不禁要问,创业板市场到底怎么了?
为了探寻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展的真实状况,本文选取高送转问题作为突破口。试图从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入手,选取2009年和2010年的送转数据,以Logit和OLS两个模型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分析创业板公司高送转现象出现的内部原因。
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的出现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有关,其中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即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大时更易出现高送转现象。此外,高送转变量与管理层的薪酬和监事会规模存在负向联系。从而证明创业板公司高送转问题的出现,是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攫取私人利益,侵占外部股东权益的手段。与高管离职套现现象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基于这些实证结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代理成本理论对高送转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