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Sp1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银屑病作为一种困扰广大患者的慢性遗传性皮肤病,长期以来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巨大伤害。银屑病以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炎性毛细血管增生,炎症细胞弥漫浸润为病理学特点,目前引起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还未能明确。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是其中发病率最多的一型,其临床致死率比脓疱型银屑病、红皮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稍低,但是皮肤损害更为广泛。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的红斑鳞屑性改变,其产生的剧烈瘙痒感及不美观的外观表现使患者深受困扰。57.3%的寻常型银屑病被确诊为中重度,患者皮肤的大面积肥厚性红斑和严重脱屑易引起恐惧感,许多患者由此被孤立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影响其择偶婚配、就业谋生等正常生活,34%的患者出现抑郁自杀倾向[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银屑病患者的组织病理表现具有特异性,包括表皮细胞增生显著、真皮炎症向下蔓延、新生毛细血管弥散增生。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已了解的病因主要涵盖遗传与环境、免疫与感染等各方各面[1]。目前普遍认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在免疫介导作用下的过度增殖是引起银屑病的重要发病特征之一。转录因子Spl(specificity protein 1,Spl)可特异性识别DNA中GC序列富集的区域并与之结合,其结构性表达于人体的皮肤、乳腺、子宫、胃肠道等部位。由于Sp1可以和GC序列富集的位点相结合,许多管家基因及人体组织特异性基因都具有此结构,所以皆受其影响,从而参与细胞发育及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研究Sp1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性表达,进而探究Sp1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一步研究Sp1对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为Sp1影响银屑病发生发展的分子发病机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等遗传学实验方法,在银屑病和正常对照者的皮肤组织、在细胞层面比较转录因子Sp1的差异性表达。通过基因干扰技术进一步验证Sp1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功能的调控,初步探讨转录因子Sp1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课题组于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收取皮肤科门诊51例银屑病患者和54例美容科健康受试者,分别留取其银屑病皮损标本及健康皮肤组织,按照性别及年龄对应的条件进行分子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皮组织中Sp1在致病组与对照组m 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敲降技术(Gene knock-down)对Hacat细胞中的Sp1基因进行处理使其表达沉默,随后检测细胞的生长发育等功能,验证Sp1对KC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录因子Sp1在银屑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表达高,银屑病组广泛表达于表皮各层细胞核,以棘层和基底层为主。通过计算平均光密度值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n=24,p=0.0127)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皮组织中银屑病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Sp1在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T-q PCR:n=25,p=0.0057)(Western blot:n=56,p<0.0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得出PASI评分与Sp1在m RNA水平的表达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程度较大。(R=0.9173,p<0.0001)故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与Sp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在细胞层面的研究上,对Sp1基因敲降处理后的Hacat细胞行cck-8计数法和绝对细胞计数法,敲低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数量减少,提示Sp1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研究结论转录因子Sp1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Sp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以通过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Sp1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前期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瞬时血流测定(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TTFM)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与术后早期心肌
背景和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50岁以下少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峰值年龄为85-89岁,好发于男性
目的1探究刺五加总皂苷最佳的提取方法。2研究刺五加法尼基焦磷酸合酶、鲨烯合酶和鲨烯环氧酶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及其对刺五加皂苷合成与积累的影响。3五加科法尼基焦磷酸合
命题模态逻辑是命题逻辑增加模态算子后的扩充,常用于刻画多agent认知所遵循的逻辑规律。信息事件的发生会导致agent认知的改变,为了刻画诸如此类多agent认知的动态变化所遵
目的本研究为纵向调查,旨在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在化疗阶段时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动态变化轨迹,分析不同化疗阶段影响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调查三个化疗阶段恐惧疾
目的:通过对青海地区汉族、蔵族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脂联素、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浓度的测定,探讨青海地区汉族、蔵族胆囊结石的形成和血清脂联素、血脂、空腹血糖水平及
电波混响室(简称混响室)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磁兼容测量场地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使用全息天线替换混响室中的发射天线和搅拌器,开展降低混响室最低可用频率、增大测试空间、提高搅拌性能的可行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将设计的喇叭天线激励的全息天线应用于混响室,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响室的场均匀性能满足IEC6000-4-21的要求。设计了中心频率为1.3GHz的全息天线和中心频率为2GHz的全息天线,探讨了集成
近些年来,随着工程应用中需要控制的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非线性,非光滑输入,以及外部随机干扰,因此许多的确定性模型并不能在高性能要求的工程中应用。鉴于此,随机高阶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有限时间稳定的闭环系统相比于传统Lyapunov意义下渐进稳定的系统,不仅精度高,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充分的考虑系统期望的暂态性能,因此有限时间镇定问题也成为了现在的
民国时装人物瓷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出现,象征着人物瓷塑艺术的创作风格由传统向现代发生转变,是人物瓷塑创作艺术关注现实世界的新起点。目前学术界对其
在金融市场中,随机波动率模型被市场交易员和风险管理者广泛使用于金融产品的定价,尤其是对期权的定价.在1973年,Black和Scholes利用随机模型来描述股票价格过程,并给出了欧式期权定价公式,奠定了期权定价理论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Black和Scholes提出的随机模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其常数波动率的假设与现实市场并不相符,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为了弥补Black和Scho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