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热管的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illys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控热管主要应用在高精度温度校准、卫星系统和传统的电子设备热控制等领域。在温度计量领域,意大利计量院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开展气控钠热管、气控钾热管、气控汞热管的研究,并将上述气控热管用于校准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热电偶以及研究热力学温标非唯一性。为了开展上述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了气控钠热管系统,在国内率先开展气控钠热管的研究。本文详述了钠热管设计原理与制作工艺。首先,开展了加热炉热特性实验研究,找出了最佳控温位置。利用建立的气控钠热管系统,研究了气控钠热管温度计阱内温场均匀性和稳定性。将气控钠热管内温度分别控制在655℃、893℃,对应气路压力分别实时动态控制在7.84kPa、111.25kPa时,测量在两个稳定状态下温度计阱内温度稳定性与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15分钟内温度稳定性可达到±0.21mK;温度计阱0~14cm高度内的温场均匀性达到±0.16mK。此外,比较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气控钠热管与意大利的气控钠热管的性能。最后,研究了气控钠热管温度压力关系。通过已有实验数据给出了一个两系数P-T关系式。总之,通过对气控钠热管的实验研究,为将气控钠热管技术运用到温度计量领域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全场光学相干层析术(Full-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FFOCT)是在传统OCT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此技术应用钨卤灯照明,基于Linnik结构干涉,采取面阵CCD探测器采集图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可以制备出多种形貌可控的纳米结构,例如,棒状结构、片状结构、立方体结构。而金壳层包裹球形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核形成的金纳米壳结构由于其特有的光学性
随着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已成为肝病常规检查、术前分析和术中辅助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肝脏器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种后处理工作站
生物反馈(Biofeedback)是从20世纪20年代通过监测到的肌电活动,帮助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开始的,由肌电反馈到现在,已发展成皮肤温度反馈、脑电反馈、心电反馈、血压反馈等多种生
超声波经人体组织反射后的回波信号通过超声仪器处理后形成超声图像。超声波在人体中传播时,人体软组织的声阻抗是非均匀变化的,且其在空间上随机分布,由此产生许多分布随机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