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时间平均血尿酸水平(Time-averaged serum uric acid,TA-SUA)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并稳定透析>3个月的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人口学和实验室资料、随访资料。用随访期间血尿酸水平曲线下面积/随访时间计算TA-SUA。以TA-SUA的四分位数间距分四组(Q1:<5.1mg/dL,Q2:5.1-5.8mg/dL,Q3:5.8-6.8mg/dL,Q4:>6.8mg/dL),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为研究终点,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A-SUA与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1、共有487例CAPD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32例(47.6%),女性255例(52.4%),平均年龄(51.8±14.4)岁。中位随访时间29.5月,最长随访时间120.6月。2、所有患者的TA-SUA的平均值为(6.09±1.70mg/dL)。对比四组间的基线临床特征发现,Q1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患者的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超滤量较小,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营养不良发生比例,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基线血尿酸水平均明显低,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p<0.05)。3、截止研究终点共有197例(40.5%)患者死亡,其中首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109例(55.3%)。4、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四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示Q1组与Q2组(log rank=5.065,p=0.024;Breslow=5.567,p=0.016)、Q1组与Q3组(log rank=17.348,p<0.001;Breslow=17.569,p<0.001)、Q1组与Q4组(log rank=24.373,p<0.001;Breslow=22.952,p<0.001)、Q2组与Q4组(log rank=9.012,p=0.003;Breslow=7.495,p=0.006)相比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而Q2组与Q3组、Q2组与Q4组及Q3组与Q4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生存分析结果提示Q1组与Q4组相比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升高(log rank=8.737,p=0.004;Breslow=8.315,p=0.004)。而对比Q1组与Q2组、Q2组与Q3组、Q2组与Q4组、Q3组与Q4组患者的心血管生存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在调整传统心血管和尿毒症相关危险因素后TA-SUA降低是P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TA-SUA水平每降低1mg/dL,全因死亡风险增加0.773倍(HR 0.773,95%CI0.62-0.97,p=0.027)。结论:低TA-SUA水平的PD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低TA-SUA水平是P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