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解决是1980年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提出的,此后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成了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并逐渐发展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条主线。其核心是通过解决有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为了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转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转变,将是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研究正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等所做的初步探索。 第一部分:引言 针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解决为基础实现观念、教法、学法的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好的选择。并对问题解决从心理学和数学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问题解决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第二部分: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心理学的新成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及学习特征,然后以此为指导,重新审视了数学问题解决及其心理过程、影响因素,提出了数学问题解决是以目标为定向,以思维为内涵的心理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思维构造,是一种建构已知情景到目标情景的桥梁的思维构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问题解决学习的含义及六个特征:情景性、建构性、积极性、社会性、累积性、反思评价性特征,同时还提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五个特征:激励性、民主性、协调性、示范者、认知支架特征。 第三部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在对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条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的策略;(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策略;(4)指导学生反思评价的策略。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四条策略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策略、怎样实施这些策略;并指出在实施这些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部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程序 为了使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又提出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程序: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理性归纳——问题应用——反馈调节。指出了各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教学目的和教师、学生的活动。 第五部分:实验研究 为了检验问题解诀教学策略及程序的有效性,对高一两个班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在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出如下结论: 1、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2、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文章还对所得的三个结论作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并从实验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教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