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稳定的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大豆磷脂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水溶性的偶氮化合物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FCT)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TBARS)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并研究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胆固醇(cholester01)和欧李红色素(red pigmem of Cerasus humilis)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和V<,E>对它们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β-谷甾醇、豆甾醇、胆固醇和欧李红色素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但不同体系中其抗氧化活性并不相同。β-谷甾醇和欧李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随浓度升高逐渐降低,豆甾醇和胆固醇在葵花油乳状液中均具有最佳抗氧化浓度(0.02mg/mL)。豆甾醇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抑制乳化体系和磷脂脂质体氧化的能力均高于β-谷甾醇,豆甾醇有比β-谷甾醇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在考察两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除了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用TBARS法测得的0.0016mg/mL β-谷甾醇和0.008mg/mL Vc共同作用时表现出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用FTC法测得的0.08meCmL β-谷甾醇和0.0016mg/mL V<,E>共同作用时显示抗氧化协同增效作用,以及用TBARS法测得三种不同浓度胆固醇和0.0016mg/mL V<,E>共同作用时显示了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外,其余各种不同浓度的β-谷甾醇、豆甾醇、胆固醇和欧李红色素与V<,c>、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