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LCA),建立了宏观建筑系统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评估模型和微观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评估模型,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进行了探讨。并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上海市2000-2010年宏观建筑系统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位于上海市两座建筑规模相同、建筑结构不同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及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的CO2排放情况,进一步探讨建筑节能重点领域。利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上海宏观建筑能耗的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宏观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呈逐年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2456.43万tce增到到2010年的5270.86万tce,年增长率为7.93%,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平均为48.69%。微观层面方面,砖混结构建筑物A和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物B的生命周期能耗分别为160259.8GJ和155194.6GJ,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分别为33.13GJ/m2和34.85GJ/m2,建材准备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是建筑节能重点。此外,建筑物使用寿命越长,其生命周期能耗越高,而单位建筑面积年能耗越小,但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弱。根据建筑生命周期能耗计算模型,估算了建筑CO2排放。2000-2010年的宏观建筑生命周期CO2排放量逐年增加,2010年最高为1803.70ton,单位建筑建筑面积CO2排放呈下降趋势,2010年最低为0.13ton/m2。建筑物A的生命周期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为2990ton/m2,建筑物B生命周期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为3054.47ton/m2。根据建筑生命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使用特点,可以推断我国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逐步加深。通过情景分析,若是在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人均建筑面积得到有效控制时,建筑节能的空间和潜力还是相当可观的。据此,本文提出了全方位建筑节能理念——“绿色建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