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洛奇作为英国当代文学中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都颇有建树,到目前为止,洛奇已经出版了15部中长篇小说和14部批评理论著作,其小说创作和批评理论相互滋养、并行不悖。他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天主教徒和大学教授的多重身份,这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多重的视角,也令研究者们对其作品的多元解读成为可能。国内现有的对洛奇小说的翻译引进以其充分运用实验手法创作的实验小说为主,而国内对洛奇小说创作的研究则集中于对其文本实验的小说形式的分析。因此,本文拟从主题意识的层面对洛奇的实验小说进行整体的母题研究,以小说中的追寻母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探讨,阐述其追寻母题的具体显现和独特性并揭示出其背后蕴含的个人意识。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以及结语。引言部分主要对洛奇本人及其实验小说进行总体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洛奇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从而引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进一步阐述文章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并对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术语进行辨析。第一章主要采取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洛奇实验小说中的追寻母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将其具体分为对信仰的追寻、文学事业的追寻以及爱情与性的追寻三类。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对他们所采取的不同的追寻方式和态度进行分类阐述。第二章则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洛奇实验小说中的追寻母题与传统追寻母题进行对比。分别阐述其在“追寻者”原型的设立和历险之旅的结构形式上对传统追寻母题的继承,以及在“追寻者”与追寻对象的世俗化和追寻意义的消解上对传统追寻母题的改写。第三章结合洛奇本人的生活经历、宗教观念和教育背景对洛奇实验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反思意识以及平衡意识进行阐释,论证其对于洛奇实验小说创作的主导影响。无论小说中的形式技巧如何多变,这种独特的个人意识始终贯穿其中,对其追寻母题的形成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指出洛奇笔下的各色追寻都是他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言说方式。同时将洛奇与同时代的作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凸显其将宏大主题归化于日常生活的个人特色。并以反讽和巧合为例简要论述了洛奇笔下追寻母题的独特艺术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