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方位表达方式比较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历时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P+N+(X)”结构的古今位置变化,得到了结果是,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该结构几种主要类型,只有“从+N+(X)”较为固定地出现在VP前,其余的则在VP前后呈不规则分布。唐五代以后,该结构的各种类型,都基本按语义不同分布于VP前后。接着本文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形成这一规律的原因作出了解释,把表起始方位和归结方位的“P+N+(X)”结构看作是一种路径隐喻模式,而把表发生地点的“P+N+(X)”结构看作是一种容器隐喻模式。同时它们在句中的位置都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最后作者从人类语言的大背景出发,根据语言类型学理论,观察了这一结构的变化会不会对汉语的类型归属产生影响,并对前移过程中该结构自身的一些变化作出了解释。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在太阳照射下不同时刻吸附床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冷却条件对吸附床温度场的影响,在充分了解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真空管吸附床的二维导热模型
为了解决掘进机在几种不同土层中的自行进可行性和螺旋极限牵拉力的问题,以摩尔-库伦强度准则为基础,采用积分方法对螺旋所能提供的极限牵拉力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结合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