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将悬浮进样前处理技术,分别运用于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中。利用表观活化能成功的解释了悬浮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铅和镉时,其基体改进效应机理,以及首次采用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法成功的测定了土壤中的痕量砷,锑和硒。 全文共分三章。 第1章:悬浮进样原子光谱分析研究进展 从进样技术,悬浮液直接进样的制约因素,以及近年来悬浮进样运用于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研究成果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阐明了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创新之处。 第2章:悬浮体进样-基体改进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铅和镉 建立了以悬浮体进样-基体改进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污灌区土壤中痕量铅和镉的新方法。以琼脂为悬浮剂、NH4H2PO4作基体改进剂,研究了土壤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基体改进效应及干扰效应。基于原子化峰值时间的对数值与原子化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测得Cd和Pb的表观活化能,探讨了基体改进效应机理。应用标准曲线进行校准,Pb和Cd的检出限分别为9.05×10-1ug·L-1和1.76×10-2ug·L-1,Pb和Cd的回收率分别为91%-97%和93%-109%,相对标准偏差为4.2%-7.8%。以土壤标准品作参照,测得值与标准值相符 第3章:超声搅拌-悬浮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中的痕量砷,锑,硒 本文在原子荧光法传统样品前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悬浮进样技术。用琼脂作为悬浮剂,水溶液作为校正曲线,对标准土壤样品和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测量。省去了冗长的样品化学前处理过程,具有准确,快速,简便的优点。砷,锑,硒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3.92%-6.32%,1.76%-3.11%,3.08%-5.54%。检出限分别为:0.3328ug.L-1,0.13ug.L-1,0.060ug.L-1。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7%-105.6%,99.6%-103.2%和94.6%-107.2%,结果令人满意。与传统消化法相比较,与标准值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