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产后抑郁是分娩常见的并发症,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抗抑郁药作用于单胺氧化酶系统,需要数周才能起效,且临床有效性低。近十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亚剂量的氯胺酮(0.5 mg/kg)具有快速抗抑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氯胺酮介导了突触的可塑性从而能引起长期的行为学变化。另外,有临床研究表明疼痛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有meta分析显示小剂量氯胺酮应用可以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和预防慢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NMDA受体被拮抗从而减少中枢敏化和痛觉过敏有关。从氯胺酮以上两个作用机制来看,我们认为氯胺酮可能具有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来评价剖宫产术中小剂量的氯胺酮应用是否具有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所有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氯胺酮组或生理盐水组。新生儿娩出后5min内由麻醉医师给产妇静脉推注0.25 mg/kg氯胺酮或等量生理盐水。受试者基本情况的数据采集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此次妊娠相关的情况。术中的数据由麻醉医师完成,包括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新生儿信息,并在给完试验药物后5分钟、15分钟和出室的时候询问受试者是否存在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幻觉、眩晕、嗜睡、复视,同时进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主要结局指标为产后第3天和6 周的 EPDS 评分(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score)。次要结局指标为产后第3天和6周的NRS(Numeric Rating Scale)疼痛评分。结果:共纳入330例受试者,受试者的基本资料数据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术中采集的产妇信息和新生儿的信息在两组之间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氯胺酮组在给药后5分钟的头痛、幻觉、头晕、嗜睡、复视症状比对照组多,镇静评分>3分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给药后15分钟呕吐、幻觉、头晕、嗜睡、复视症状比对照组多,镇静评分(Ramsay评分)>3分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出手术间时两组之间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在术后第3天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和NR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6周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氯胺酮组在术后第6周的NRS疼痛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结论:氯胺酮0.25 mg/kg剖宫产术中应用不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抑郁,但能够减少剖宫产术后第6周疼痛的发生。有部分受试者在给药后会出现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但缓解迅速,不延迟出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