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LS-DYNA的车辆后防护装置碰撞仿真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的被动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改善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能对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发生几率最高的是汽车前部和尾部碰撞,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追尾碰撞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研究车辆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碰撞特性,对于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以国内某品牌重型货车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为原型建立碰撞有限元模型,按照我国标准GB11567.2-2001(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要求)的要求进行了与移动壁障全宽碰撞的仿真研究,分析了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各构件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吸能情况。在碰撞仿真结果不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对其各构件的刚度通过小步长调整材料壁厚取值进行调整以达到标准的要求,以找到满足标准的最小壁厚值,最终形成对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的一个量化指标。为了后防护装置的碰撞安全性能有更可靠的保证,本文还对支臂横梁式后防护装置通过增加侧面斜支撑构件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的碰撞仿真结果与改进前的碰撞仿真结果进行了优劣对比。针对实际情况中出现的偏置碰撞情况,本文对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进行了与移动壁障50%偏置的碰撞研究,并对改进后的后防护装置各构件也进行了在满足标准要求情况下其最小壁厚值的量化确定。除了对后防护装置按照国标要求进行整体碰撞特性研究外,本文还根据后防护装置与移动壁障碰撞中各构件吸能情况进行对比,并对主要吸能构件后防护横梁进行了吸能性研究。通过对车辆后防护装置的碰撞特性研究,使交通管理部门等执法机构可以通过测量后防护装置构件壁厚来判断该后防护装置是否满足国标的技术要求,进而达到防止安装了不合格后防护装置的车辆进入社会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观察疗效,探讨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带状疱疹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16例恶性肿瘤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
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少年犯罪现象突出,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少年犯罪一直是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纵观大多司
PEMFC(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广泛的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清洁能源,尤其适用于移动的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大多数关于PEMFC数
义务教育类事业单位在辽宁省社会事业发展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机构编制部门管理与服务的重点领域。本文从辽宁省县级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内容入手,通过介绍基层义务
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众多高新材料的诞生使整个世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聚合物材料性能优越、质轻价廉,正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导电
加快构建贵州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教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文章结合贵州省的招生方式,从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实施全球气候治理解决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应用市场机制解决气候变化
本文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紫色》进行解读,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探索西丽的心路历程及她的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情况。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照优先顺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演进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大学教育理念与大学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大学校训百余年的发展演变中,早期是"百花齐放";解放后,大学校训
钻井工程预警技术是钻井安全的关键保障,通过井场实时钻井过程参数监测、海量钻井数据挖掘与智能学习、异常状态预警模型建模与优化、特征量异常在线判断等过程,实现石油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