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客观的评价温针灸对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其安全性。希望进一步规范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为以后的治疗提供更简单、有效并且经济的疗法。材料与方法:通过筛选辽宁中医门诊符合本课题要求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共60例,按临床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温针灸组和常规的电针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处方均参照《中医针灸内科学》的制定,1局部取穴原则:根据患者腰痛部位的不同,选择痛点阿是穴、腰阳关、风府;2循经远端取穴:选择委中穴;3脏腑取穴:肾俞。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每个患者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5次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疗效,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率63.3%,显效率36.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3.3%,显效率33.3%,总有效率86.7%。3.组内比较,治疗组测量总体有差异(p<0.05),两两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测量总体有差异(p<0.05),两两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症状、体征及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表明温针灸和电针对于腰肌劳损的治疗均具有临床意义。4.组间两两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VAS以及症状指数经数据分析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情况、VAS、症状指数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体征指数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改善患者体征方面无差别。5.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温针灸与电针治疗寒湿型腰痛均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分值和疼痛强度的等级,均能取得疗效,但是温针灸组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疼痛方面更优于电针组。2.通过辩证论治,分析症型从而对症治疗更能提高疗效。3.应用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痛是一种有效的疗法,具有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双重疗效且痛苦小,见效快,无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4.一个月后进行随访,经统计分析,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远期疗效较电针好。5.本研究论述温针灸治疗寒湿型腰痛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电针组,而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观察,为了全面提高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最佳治疗方法组合,最大程度的发挥针灸治疗腰痛的优势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