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恰加斯病又名美洲锥虫病,是影响拉丁美洲地区公共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该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按伤残调整年计算可达疟疾的五倍之多。随着全球进程的加快,该疾病已由原本的流行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向非流行地区(如澳大利亚、非洲、亚洲等)扩散。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发现有恰加斯病的报道,在我国共有两种锥猎蝽亚科-红带锥蝽和华锥猎蝽,其中,红带锥蝽已被证实可以作为恰加斯病传播媒介,因此,在我国,开展红带锥蝽展开相关研究调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101002)项目名称:重要传染病流行规律研究(2018ZX10101002-001),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重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研究(锥虫病),重要传染病实验室保障技术研究(2018ZX10101002-005),高输入风险病原体实验室风险评估(锥虫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加斯病又名美洲锥虫病,是影响拉丁美洲地区公共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该疾病导致的疾病负担按伤残调整年计算可达疟疾的五倍之多。随着全球进程的加快,该疾病已由原本的流行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向非流行地区(如澳大利亚、非洲、亚洲等)扩散。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发现有恰加斯病的报道,在我国共有两种锥猎蝽亚科-红带锥蝽和华锥猎蝽,其中,红带锥蝽已被证实可以作为恰加斯病传播媒介,因此,在我国,开展红带锥蝽展开相关研究调查对于防控恰加斯病的输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2016年开始我国开展了国内红带锥蝽的分布调查,结果发现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四个省份中的许多地区都有红带锥蝽的孳生,而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并不完全相同。国外有关其它锥蝽的研究发现部分锥蝽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会产生形态学、遗传学方面的差异,而我国各地区间红带锥蝽的遗传分化情况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学三个方面对我国不同地区红带锥蝽开展遗传分化研究。第一部分我国红带锥蝽的形态学差异性研究及其与环境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索我国不同生态区来源的红带锥蝽样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并探索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气候因子与形态学差异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海南保亭、海南昌江、广西崇左、广东湛江、广东顺德、福建漳州)六个地区的红带锥蝽样本,通过测量得到每一只样本的7组形态学数据,利用SPSS分析各地区样本形态学参数间的差异情况;同时,利用ArcGIS提取各采样点的生态环境因子(温度相关因子和湿度相关因子)和海拔、经纬度信息,利用SPSS软件分别探索各地区红带锥蝽样本的形态学参数与海拔/纬度、温度相关因子、湿度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各生态区来源的红带锥蝽样本在体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海南昌江(海南环岛热带农业生态区)和海南保亭(海南中部山地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生态区)来源的样本形态学参数值最大;各生态区红带锥蝽的形态学参数值与纬度表现出“U”型关系,即当纬度在18°N至24°N范围内,形态学参数值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形态学参数值与海拔的关系不明显;各生态区红带锥蝽的形态学参数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红带锥蝽的7个形态学参数值也增大;各生态区带锥蝽的形态学参数值与湿度相关因子BIO14的关系最大,且表现为负相关,即随着湿度的增加,红带锥蝽的形态学参数值减小。第二部分我国红带锥蝽的核型分析目的探索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红带锥蝽雄性样本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差异方法利用C带方法对我国红带锥蝽雄性样本进行染色体观察,得到染色体相关参数,并对染色体类型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各地区雄性红带锥蝽样本的染色体数目以及行为并无明显差异,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雄性红带锥蝽共有25条染色体,其中11对22条为常染色体,其余三条为性染色体X1、X2、Y,在三条性染色体中,Y染色体明显大于X染色体,X1与X2大小相近,经过测量与计算,所有染色体都属于m型染色体,我国雄性红带锥蝽染色体核型组成为:2n=22m+X1X2Y。第三部分我国红带锥蝽基于16S rRNA、18S rRNA、CO1等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分化研究目的探索我国不同生态区来源的红带锥蝽样本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测定我国福建、海南、广西、广西四个省份的10个采样点采集到的共计210个红带锥蝽样本的细胞核基因(18S rRNA、28S rRNA)与线粒体基因(16SrRNA、Cytb、CO1序列,使用DnaSP计算各地区样本的CO1与Cytb的遗传多样性,用MEGA6构建各地区样本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之后将5个基因进行联合,使用Network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同时运行Structure软件构建种群结构图.结果5个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和CO1及Cytb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生态区来源的红带锥蝽样本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分化水平较低,种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十个采样点中纬度较高的四个地区来源(漳州、崇左、顺德以及广州)的红带锥蝽样本与纬度较低的三个地区来源(保亭、茂名、湛江)属于两个不同的聚类群。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石能源被过度消耗,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造成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通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来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是积极探索建立人工碳循环的方向之一,引起了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设计与制备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电催化剂对于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工作报道了关于催化剂与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思想和应用案例,取得了显著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活动向环境中释放了大量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其中有机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两类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一般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汞、铅、镉等重金属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由于化学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的复杂性以及联合毒理学理论和概念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缺乏有效的评价环境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方法,目前制订的环境污染物管理政策也几乎都是依据单一物质的健康
利用可见光将二氧化碳光还原为有用的化学品是一项有前景但充满挑战的工作.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一种新兴的具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强吸附富集CO2能力、结构和功能可调的多孔材料,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具有极强的应用潜力.但大多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存在可见光吸收范围窄、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等问题,导致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活性仍然较低.通过静电自组装策略将纳米级胺基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2-MIL-8
人腺病毒F组含有2个成员,Ad40和Ad41,二者均能够引起婴幼儿腹泻。由于它们是天然的肠道病原,因此有改造为肠道靶向基因转移载体的潜力。但是Ad40和Ad41在体外难以培养,被称为难养腺病毒(fastidious adenoviruses),这给载体改构造成困难。Ad40和Ad41难以培养的根本原因还没有阐明。体外培养条件下,病毒早期基因表达不充分,病毒基因组复制效率低,晚期基因表达水平低下,病
目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是集高精尖加速器与逆向优化计划设计系统于一体的新型调强放疗。其目标是给与肿瘤精准的放疗剂量,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量,减少正常组织的并发症。而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放疗计划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放疗事故的关键。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
背景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可以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皮损为典型症状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其主要受累患者为5岁以下儿童,成人也可以感染。长期以来,HFMD被认为是一种温和的病毒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几天内自然消失,没有并发症,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HFMD受到了新的关注,因为有证据表明该病的临床
研究目的:1.手足口样本的实验室诊断病例占临床诊断病例的比例较低,并且副肠孤病毒感染后的很多症状与手足口疾病症状相似,所以本研究对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但是EV(-)的样本进行了 HPeV检测。2.尽管有证据表明HPeVs存在于各种严重的儿科感染性疾病中,但是在国内缺乏针对副肠孤病毒的监测。本研究建立副肠孤病毒的检测方法,弥补对副肠孤病毒监测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3.在中国,针
目的掌握我国成人不同特征居民睡眠时间和血压分布及高血压患病现状,为我国睡眠医学和高血压的研究提供流行病学参考数据;通过分析我国不同特征居民睡眠时间与血压及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掌握睡眠时间对血压及高血压的影响,为制定和评价高血压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调查数据。该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