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肖恩提出“反思性实践者”的主张以来,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潮迅速席卷全球。在我国,学者们纷纷对“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素质结构”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积累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成果,但目前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否如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所呈现的一样有所积累和提高呢?有研究表明,当前职前教师的反思倾向较弱,并且反思类型主要集中为内容反思和过程反思,缺失批判性反思,即是对前提的反思。为什么职前教师缺少批判性反思能力?这是因为个体在成长也即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个体的社会文化参照系,不论是观察和发现乃至思考,从眼睛到大脑,参照系都在我们不自觉的状态下对我们能看到、能想到的东西进行了筛选,这其中隐含了一个基本假设,即是个体的社会文化参照系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这是由于个体每天都处在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的差异性情境冲击性不足以激发个体的反思性思考。但是,不论是全球化的进程还是科技的快速发展,都显示着我们正日益身处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中,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同样也对教师的发展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职前教师不能顺应多元文化社会环境的发展,不断的修正自身的社会文化参考系,那么就将无法适应现有的社会,也无法有效的提高教育的质量。从另一角度讲,在职前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多元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用于提升职前教师的反思能力,帮助职前教师成为批判性思维者。基于上述疑问及思考,本文对中国赴加拿大进行教育实习的40位职前教师反思水平及其变化展开调查,并对其在加拿大实习期间所写反思日记进行了分析,采用梅茨罗所提出内容反思、过程反思和前提反思三个层次作为分析框架,从中梳理差异性文化对职前教师反思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以期获得在多元文化情境中,多元文化本身作为如何能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出提高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通过梳理了解现有的跨文化研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和职前教师反思培养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研究设计,详述本文研究的具体情境、研究方法、研究的参与者、研究资料的收集和资料的分析框架等。第三部分对调查研究的发现和结论进行讨论。第四部分是提出跨文化实习中发展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通过研究,本文发现:1、跨文化实习能有效激发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2、跨文化实习有利于拓宽职前教师反思的问题领域;3、跨文化实习有利于提高职前教师反思的思维水平;4、职前教师反思具有主观性特征。